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证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证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作用

章芬华

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卫生院 314513

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证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诊危重证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整体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效果更佳。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整体性护理;急诊急救;抢救成功率


急诊患者往往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复杂等特点,尤其是危重患者具有较高致残、死率,因此如何提升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积极的探索的问题,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有证据表明实行整体性护理具有良好地应用效果,基于此本院以近两年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实际运用及推广价值,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均龄(47.21±5.62)岁,男女比例(25/15),对照组均龄(47.35±5.51)岁,男女比例(23/17),两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遵循医嘱开展患者的治疗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的分诊,并完善患者相关的实验室、影像学、体征等检查,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对常见的治疗不良反应及疾病并发症进行防治等,此外不做其他特殊干预,实验组患者实行整体性护理,具体如下:

①院前急救护理:完善相关出诊制度,8—10公里路程要求护理人员在10—15min内到达,此外需要与联系人保持持续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并指导简单的急救措施,比如对突发恶性疾病患者指导联系人检查患者是否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可以协助患者服用,对外伤患者叮嘱联系人避免移动患者,避免造成二次损伤等。在达到现场后护理人员立即对患者展开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在回院途中根据患者病情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急诊准备,并准备好相关急救药物和器械等,确保患者的在入院后能够第一时间接受到正规的医疗救助,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1]

②入院急救: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基于院前急救实施更为专业的治疗,若患者病情复杂,可组织多科会诊,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完善患者体格、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做好抢救准备,不可过于深入的探究患者的具体发病原因,应该立即针对患者的急性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与家属做好必要的病情沟通,可以选取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负责家属的解释及安抚工作,所有的治疗流程务必取得家属的签字[2]

③院内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患者往往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心理体验,负性情绪较重可能会诱发应激性反应,增加患者治疗的难度和痛苦,护理人员可以采取解惑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如若患者为突发恶性疾病,则需要帮助患者分析急性发作的诱因,从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降低复发率。若患者为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则需要告知患者目前已经度过危险期,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担心,总之除基础护理外需要提升患者的知晓率,以配合临床开展相关工作[3]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距,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

组别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min)

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n=40)

38(95.00%)

35.67±1.26

38(95.00%)

对照组(n=40)

33(82.50%)

21.13±1.07

34(85.00%)

P

<0.05

<0.05

<0.05


3.讨论

危重症可在较短时间内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一旦发病需要在最佳抢救时间内接受到正规的治疗,因此急诊的效率和质量是影响到患者预后的关键,过往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被证实对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患者具有心血管等基础性疾病,交通意外发生率也表现出居高不下的趋势,因此对急诊科的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也成为了临床上和患者共同的希望和需求[4]

整体性护理是对常规护理模式的优化和细化,将许多经验性的工作内容模式化,从而确保所有的急救流程做到有据可循,有证可依,尤其是院前急救是急诊急救的基础,患者越早接受到医疗干预改善预后的可能性也越大,同时这也是抢救工作的难点之一,主要在于患者起病急骤,附近可能缺乏专业的医疗人员以及设备等,往往无法第一时间接受到正规的医疗救助,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在院前急救环节中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出诊的及时性,另外指导联系人对患者展开基础性的救助,尽可能的争取到抢救机会。在达到现场后护理人员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急救药物和施加抢救手段,虽然无法达到院内抢救的效果,但是通过维持患者的正常的生理循环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这是危重患者急诊急救的关键,在达到医院后立即开展专业的治疗和护理,则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最后的保障

[4]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各项测评数据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证实了整体性护理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其能够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同时对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初春.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2):139-140.DOI:10.15912/j.cnki.gocm.2021.32.055.

[2]孙健,张燕.标准化急救护理应用在老年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9):113-115.DOI:10.14033/j.cnki.cfmr.2021.29.035.

[3]王同兰,杨丽香,高丙娟.危机管理模式结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27-1729.

[4]安玲玲.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评估[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132-133.

[5]吕玫彦.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8):265-266.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7.9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