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配合中药足浴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中药湿热敷配合中药足浴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观察

龙瑾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 广西省南宁市 530000


【摘要】目的:查看对我院脑卒中病人实施中药足浴和中药湿热敷干预后对肢体肿胀的改善情况。方法:研究样本均为院内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收录的108例脑卒中肢体肿胀病人,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措施分析,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中药足浴和中药湿热敷干预,对肢体改善情况等指标汇总。结果: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前周径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一周、治疗半月后组间对比差距明显,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和中药足浴可改善脑卒中病人肢体肿胀情况,恢复了病人的运动功能。

【关键词】中药湿热敷;中药足浴;脑卒中;肢体肿胀;临床效果


脑卒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多伴随着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情况,诱发了肢体肿胀等并发症。有研究指出,脑卒中肢体肿胀病人轻微者可自愈,严重者后期活动受限,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1]。文章研究样本均为院内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收录的108例脑卒中肢体肿胀病人,查看对我院脑卒中病人实施中药足浴和中药湿热敷干预后对肢体肿胀的改善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抽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录入的脑卒中肢体肿胀病人108例进行回顾性观察,采取计算机分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6:28,共54例病人,统计年龄在48岁及以上,70岁及以内,均值计算为(59.27±3.13)岁;实验组女、男比例为25:29,共54例病人,统计年龄在47岁及以上,71岁及以下,均值计算为(59.46±23.24)岁。对录入的108例样本信息进行汇总,年龄、病情等基础内容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

选入标准:病人及家属签署实验同意书、研究表;认知评估完好;具备良好的器官功能;临床信息较完善;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史;依从性较低;对试验中药过敏;不符合临床评估指标;未全程完成试验分析;家族患有精神异常遗传史。

1.2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措施分析,本组病例给予改善脑代谢、抗血小板堆积的药物对症干预,告知病人合理摆放患肢,适当的开展康复训练。

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中药足浴和中药湿热敷干预,具体实施内容汇总:

中药方剂构成:桃仁和桂枝剂量为10克、10克,红花和桑枝剂量为15克、20克,伸筋草和路路通剂量为30克、30克,络石藤和海风藤剂量为30克、30克,加以胆南星剂量6克,以800毫升水煎熬,取汤汁400毫升。

中药足浴:在上述汤药中加入温度50度,剂量2000毫升的水,泡脚半小时,足浴期间对足三里、涌泉穴进行按摩。

中药湿热敷:将上述中药置入容器中,直至冷却至50摄氏度时,置入纱布浸泡,利用镊子将纱布拧干药液,在病人患处敷贴,时长为一刻钟,期间查看病人的皮肤状态和主观感受。

1.3观察指标

肢体肿胀改善情况:总结入组前、治疗一周后、治疗半月后肢体周径变化。

1.4统计学意义

收录的计量指标以X2分析,计数指标采取t值分析,例数、百分比以n表示,客观指标显示为(622ae7c01aa4b_html_ef1d369bdc1b6a59.gif ±s),均采取SPSS21.0软件核验,对P值进行汇总,小于0.05代表实验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肢体改善情况: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肢体周径无差异,P>0.05;治疗后一周,治疗后半月肢体周径对比实验组改善较好,P<0.05。

1 两组患者的肢体改善情况

组别

例数

入组前

治疗后一周

治疗后半月

对照组

54

25.76±1.42

23.56±0.78

22.24±0.27

实验组

54

25.61±1.39

22.11±0.55

20.38±0.49

t


0.5547

11.1642

24.4307

P


0.5803

0.0000

0.0000


  1.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具有高致死率、高发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现阶段,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上升,但多数病人后期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情况,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2]。肢体肿胀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需积极重视并采取对症干预以改善病人的不适症状。

中药足浴和中药湿热敷对症干预后可改善病人的肢体肿胀情况,湿热敷方式能加强皮肤毛孔的扩张,促使药液浸入皮肤,保证药物效果,改善炎性反应。中药足浴则具有疏通血管、活血祛瘀的重要效果[3]。依据上文中的方剂构成分析,胆南星具有化痰清热、定惊息风的效果,红花、桃仁的应用可以帮助病人活血化瘀,路路通具有通路、除湿、利水的作用;多药合用可止痛、消肿、祛风除痹、化瘀活血,以改善病人的不适症状[4]。上文数据显示,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肢体周径无差异,P>0.05;治疗后一周,治疗后半月肢体周径对比实验组改善较好,P<0.05。所以,在西医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湿热敷、中药足浴的对症效果较好,充分改善了病人的肢体肿胀情况,保证了病人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肢体肿胀病人开展西医基础干预加以中药足浴和中药湿热敷恢复了病人的肢体功能,改善了肢体肿胀情况,提升了疾病的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 赖立英,兰火连,苏付兰,等. 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65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21,56(9):666-667.

[2] 苏保兰. 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1):80-82.

[3] 赖立英,兰火连,苏付兰,等. 中药湿热敷结合循经推拿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2):251-253.

[4] 赵新荣. 中药湿热敷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系统医学,2021,6(10):174-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