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椎动脉异常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三维 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椎动脉异常观察

徐鸿慧

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18


摘要:目的:观察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介质及椎动脉异常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3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12月。研究纳入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比较两组椎动脉直径、椎动脉异常检出情况差异。结果:(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左三维直径、左矢径、左横径、右三维直径、右矢径、右横径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硬化、椎动脉受压检出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动脉迂曲、混合型异常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在经分析患者椎动脉直径变化同时明确椎动脉异常情况,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检出率。

关键词: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异常;诊断价值


CT成像技术作为颈椎病骨质结构变化重要诊断技术类型之一,诊断参考价值显著,或可在造影成像及图像重建技术辅助下进一步明确患者颈椎椎动脉结构异常基础上,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效果[1]。因此,为观察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介质及椎动脉异常检查效果,特设本次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3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12月。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44.53±4.98)岁,病程(3.28±1.25)年;健康体检者,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44.21±4.91)岁。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受检者均确认接受三维CT血管成像诊断,同意院方收集成像诊断资料行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CT诊断禁忌症者;(2)妊娠哺乳期患者;(3)造影剂过敏反应者;(4)合并颅脑血管疾病者。

2方法

研究纳入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

采用飞利浦128排螺旋CT扫描系统实施检查,先行仰卧位下颈椎常规平扫,其后取高压注射器经患者左臂肘中心静脉注射碘海醇造影剂(8ml/kg),注射速度为3~4ml/s,20s后行三维重建血管扫描,成像扫描范围为外耳道至主动脉弓水平,3~5min完成扫描后,将所得造影成像结果上传至配套图像重建系统后行三维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等三维图像重建处理。

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椎动脉直径、椎动脉异常检出情况差异。

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经SPSS2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如统计结果为P<0.05或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两组椎动脉直径指标对比

分析表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左三维直径(3.15±0.42)mm、左矢径(3.89±0.72)mm、左横径(3.55±0.65)mm、右三维直径(3.12±0.39)mm、右矢径(3.41±0.36)mm、右横径(3.34±0.49)mm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椎动脉直径指标对比(622aef985b7ed_html_a11b20ab9e05d1ba.gif ±s)

椎动脉直径(mm)

健康者(n=40)

椎动脉型颈椎病(n=43)

t

P

左三维直径

3.89±0.54

3.15±0.42

7.2794

0.0000

左矢径

5.03±0.82

3.89±0.72

6.7417

0.0000

左横径

4.26±0.81

3.55±0.65

4.4189

0.0000

右三维直径

3.76±0.98

3.12±0.39

3.8999

0.0002

右矢径

3.82±0.75

3.41±0.36

3.2102

0.0019

右横径

4.12±0.65

3.34±0.49

6.2006

0.0000

2两组椎动脉异常检出率对比

分析表2,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硬化(9.30%)、椎动脉受压(16.28%)检出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动脉迂曲、混合型异常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两组椎动脉异常检出率对比(n,%)

椎动脉异常

椎动脉型颈椎病(n=43)

健康者(n=40)

622aef985b7ed_html_97a3a46de3114f50.gif

P

椎动脉硬化

9.30(4/43)

0.00(0/40)

3.9093

0.0480

椎动脉受压

16.28(7/43)

2.50(1/40)

4.5175

0.0336

椎动脉迂曲

6.98(3/43)

2.50(1/40)

0.9054

0.3413

混合型

4.65(2/43)

0.00(0/40)

1.9064

0.167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左三维直径、左矢径、左横径、右三维直径、右矢径、右横径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硬化、椎动脉受压检出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颈椎病类型,与患者自身颈椎椎钩关节增生、横突缩小等骨质结构变化所致椎动脉压迫具有密切相关性,从而在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后循环系统缺血性症状影响下诱发临床症状,故积极明确患者椎动脉直径变化及椎动脉形态异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评估价值。故在此类疾病诊断中采用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可在造影剂辅助下经延迟成像及图像三维重建处理,为患者椎动脉直径变化评估及形态结构评估提供完善诊断参考依据,并具有较高颈椎骨质结构成像质量,可在丰富患者颈椎骨质结构变化评估资料基础上,为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诊断效果显著[2-3]

综上所述,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在经分析患者椎动脉直径变化同时明确椎动脉异常情况,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崔博. 分析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9):95-96.

[2] 李柏冬,张峥. 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10):931-933.

[3] 杨朝红.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