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类专业基于学生职业需求的“工学交替、三段递进”式分岗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4
/ 2

高职食品类专业基于学生职业需求的“工学交替、三段递进”式分岗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魏晓华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企业岗位需求能力,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职食品类学生“工学交替、三段递进”式分岗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目前世界上在职业教育领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大多数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能力。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经验两种差异较大的环境与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把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同实际工作岗位相融合,在岗位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实现学生整体职业认知、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就业竞争力的综合提高,因此,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虽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已被提出和实行多年,也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手段和培养模式,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1”的培养方案。就是前两年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教育,最后一年进入企业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学校和企业的培养仅仅局限于表面范围;学生的实训场所及设施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所差距;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要求等。为解决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实施以实训为导向的“工学交替、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三段递进”指的是第一阶段采取“4.5+0,5”模式,即一年级学生每周4天半在校学习,半天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识岗实训;第二阶段采取“4+1”模式,即二年级学生每周4天在校学习,1天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识岗和跟岗实训;第三阶段采用“0.5+0.5”模式,即三年级学生半年的跟岗实训加半年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学习和工作有机地结合,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实现职业综合能力的螺旋式上长,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另外,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巨大,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各不相同,按照原来大一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分层次、分方向人才培养进行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学校层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形成专业群,构建基于专业群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拓展4大层次化课程平台,平台内课程分层次建设,分层次教学;学生按照专业大类入学,直至完成职业基础课程平台后才选择专业,同时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进行订单式培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通过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实施学分制及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保障分层次培养的实施。专业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按生源不同,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重组,形成不同层次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班培养。二是采取选修式教学组织形式,在最后几个学期学生自愿选择行业方向,实施分方向分层次教学。三是在不改变原有班级建制和课程体系情况下,进行教学分层次。课堂教学立足于大部分学生,针对专业基础岗位能力开展,优等生则通过工作室、网络学习平台等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辅导下达到专业高层次岗位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探索食品类专业以实训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学习和工作有机地结合,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实现职业综合能力的螺旋式上长,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依托专业比较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及威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我们专业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探索实施的“工学交替,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阶段“4.5+0.5”是指一年级学生每周拿出0.5天时间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识岗,加强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每周0.5天的识岗,让学生对专业和职业有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第二阶段 “4+1”指第二学年学生每周拿出1天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跟岗。在让学生在实践岗位上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第三阶段指三年级学生半年的跟岗加半年顶岗。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始终贯穿在人才培养的这三个阶段中。

二、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理念,探索“工学结合、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分类培养。

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分类培养,使学生在掌握食品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强化食品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食品加工(烘焙、啤酒葡萄酒、酸奶)、食品生产管理及体系管理三个职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的职业态度,毕业后能胜任至少其中一个职业方向的工作。

成立了“烘焙工艺”和“分析检测”卓越工匠班,与三段递进的分类培养模式相结合,通过导师带学徒的方式培养一批爱学习、爱工作,肯动手、会动手、具有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烘焙工艺卓越工匠班学生负责威之膳品小微公司的日常运营,承担学院教职工的生日蛋糕及日常糕点生产。分析检测卓越工匠班学生参加各项分析检测类比赛,获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赛项团体三等奖,山东省药品分析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

三、化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企业需求,科学优化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之适用于“工学结合、三段递进”人才培养需求。

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重构,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将以实训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工学交替、三段递进”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完成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

按照实训导向理念,编写《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教程》教材。《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教程》既可以作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和烘焙工艺卓越工匠班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用,也可以作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岗位导向课程教材和全院公选课的教材。

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助力学生四大能力提升。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依托完善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开发了糕点制作、酸奶生产、啤酒酿造、葡萄酒酿造等生产性实训项目。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训练,不仅能够生产出各式的产品,还可以对项目进行创新,不断研发出新的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的产品还可以通过“威之膳品”“威之酿”等小微公司进行商品化运作,通过市场检验创新产品是否具有商业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每一个生产性实训项目都可以形成一个“项目学习—产品创新—市场检验—产品完善—新项目学习—产品创新—”螺旋上升的技能提升模式,学生通过项目完整的实施,实现了专项技能、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四大能力的提升。

“工学交替、三段递进”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进行探索过程中,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实践训练实践时间会增加很多,很多学生有怕苦怕累的情绪,感觉时间紧、压力大;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分类培养的内容把握不够准确,设计的训练项目针对性不强,与企业岗位实际有一定的差距,这还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金丽英,刘炳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5(5).

[2]黎璞琛.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0(6).

[3]黄志艳.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

[4]朱婧.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山西农经,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