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疫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常态化防疫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原玲 郑红涛 刘建博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453000

摘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是学生从校园走向临床岗位的重要过渡环节,更是其将临床医学理论知识融于临床实践的重要过程。但基于常态化防疫新时期背景下,实习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以此促使医学实习生能够尽快地适应新医疗模式与医疗环境变化。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医学专业学生实习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针对性提出具体优化改进建议。

关键词:防疫;常态化;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管理

前言: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并不意味着医疗系统所面对的防疫压力有所减轻。特别是随着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出现,我国多地也先后发生了多起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这也意味着防控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因此常态化防疫必须要切实落实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医疗教育,尤其是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教育与管理方面,高校、医院不仅要严格落实具体的教育工作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牢记初心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要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学生工作首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精准施策[1],一来降低临床一线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提升临床实习管理工作质量,二来也能够结合实际,培养出适应医疗岗位需求且具备随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常态化防疫下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常见问题

(一)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实习环节

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中针对防疫机制所建立起的响应机制主要以“明确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等措施作为工作核心内容所在。但是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教育管理工作当中,还缺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实际环节,在配套应急预案不甚完善的大前提下,医学生因缺乏具体的工作经验,那么在应对疫情时则有可能表现出应对能力不足的情况,此时,建立完善的应急程序、开启应急预案以及明确临床带教职责等则成为保障医学生职业安全的重要途径所在。

(二)考勤管理制度不完善

就当前而言,大部分医学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所实行的管理制度普遍为“学校—医院—科室”的三级管理模式,在考勤管理中也主要以360实习生轨迹等电子签到方式为主。但是在具体的临床实习实践工作中,不同的实习生往往需要进行不同科室或不同专科之间的轮岗,基于现有考勤管理制度之下,医学生在不同岗位的轮岗期间并不能通过电子签到的方式精确地呈现出其实际实习活动轨迹。这一制度漏洞的存在则使得医学生在常态化防疫时期下存在着较大的管理风险,加之该考勤管理制度并不适用于大数据下危险环境的追踪,如此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接发各种紧急通知时不能够将实际状况第一时间传达到位。

(三)实习生防控意识相对薄弱

对于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在其过往专业课程体系中对于传染病学等流行病学知识的介绍所占篇幅较小,因此当其踏上临床实践实习岗位后,面对常态化防疫要求,他们自身对新发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普及不全面、不系统也容易使其出现疫情应对、防护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也有可能缺乏灵敏性与警觉性。从另一角度上说,医学实习生日常实习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医学知识,要解决复杂多样的医学情况,此时感染防控、无菌操作、手卫生以及消毒隔离等实际操作的有效落实也容易被忽视。

(四)忽视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实习是以学生正式进入临床职场之前的实战演练,也是医学专业学生实现自身角色过渡转变的重要环节,而在这一过程中,面对严峻医疗环境、紧张医患关系、种类繁多医疗器械设备时,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发生几率升高。除此之外,临床实习生不被患者尊重、认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时,他们也极容易出现挫败感,进而影响其学习与工作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实习管理工作中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医学人文教育,指导实习生掌握相应的医患沟通技巧,强化其职业心理素质。

二、常态化防疫下强化医学生实习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补充应对突发事件实习环节

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准一线医务工作者是否需要与医务人员一样一起加入抗疫防疫战争队伍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与定论,但是无论是实习生还是正式医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精神、见叶知秋的敏锐,以高度警觉心与防控意识防范、识别重大风险。此时针对医学实习管理工作中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习环节这一漏洞问题,医学院、医院方面则应当结合防疫实际补充建立这一实习环节,从而及时地为所有医学实习生提供专业的相关培训,增强其工作信息与防疫积极性,那么在后续的抗击疫情工作当中,有效提升其对于医疗临床职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能够促使他们完全发挥出自身的专业医疗实践力。

(二)完善考勤管理制度

以当前实习管理工作中的三级管理模式与360实习生轨迹管理基础之上,医学院校专职教学秘书、临床带教教师以及实习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可以建立紧密“点对点”联系模式,从专业、科室、岗位等多个层面全面实现实习生闭环管理,以此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联动机制来进一步完善实习生管理工作制度。如此不仅医学生自身临床实习轨迹得以有效追溯,各类紧急通知、临床基本知识、医学问题状况也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传达到位、普及到位、反馈到位。

(三)增强医疗感染防控

相关临床报道显示,在疫情应对初期,即截至2020年2月11日,在为NCP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1416名,其中5人牺牲。面对这一系列沉痛的数字,无疑不在警醒广大医务工作者与医学专业学生,务必要做好日常感染防控工作。那么在临床医学实习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强化意识,增强医疗感染防控内容,定期组织传染病学知识的学习与最新疫情研究调研汇报,同时也可以将具体的防控规范操作真正地纳入实习考核体系方中,从实习生抓起,使其在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充分地树立防控意识。

(四)医学人文教育并行

医学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实践,作为疾病防控的一线人员,无论是工作量和心理压力都相对较大,那么在常态化防疫的新时期背景下,则可在实习阶段添加医学人文教育内容。首先,可以注重培养实习生的医患沟通技巧,使其学会换位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患者的信任与良好配合,切实提高具体工作效率与质量[2]。其次,临床带教教师要善于帮助实习生适应“学生—医生”的身份转变,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与认同感。此外,在人文教育工作中也需要关注学生职业素质与心理韧性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激事件后的精神稳定能力,进而促使其具备应对各种临床挑战的能力。

总结:新冠疫情暴发对我国医疗系统、医疗教育教学等工作都带来的了巨大影响与冲击,医学专业临床实习生在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这一项艰巨繁重又较为持久的工作时,要以更加严格、严肃、严峻的成长要求来不断锻炼自己,对于实习管理工作而言,也需要认清当前教学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求针对性解决与优化措施,从教学环节补充、学生管理制度优化、感染防控增强以及人文教育等多个方面加以调整,更好地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新时期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 王时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临床实习教学探索莜[J].医学教育管理,2021,7(4):411-416,425.

[2] 朱仁英,张凯,郎玉玲,等.危机视角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护理本科生实习模式探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5):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