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振兴 关键在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2

农村教育振兴 关键在教师 —— 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进达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 2021.12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教师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许多生源流向城区学校、大批的优秀教师流向城区。怎样应对当下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白云区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突出的区域,既有城区学校,又有大量的农村学校,还有许多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可以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典型缩影。2018年开始,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我区教育研究院及课题组连续对我区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进行综合调研,通过综合调研及分析,总结出影响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初中教师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性别结构失衡,女教师是男教师的近两倍;年龄上:年龄结构偏大,年龄老化,40岁以上占61%(由于生源减少,初中10多年没有招聘新教师);师资配备不齐不足,音体美、史地学科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平衡。

(二)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还不深入

仍有16%的教师在日常备课中不参阅学科课程标准,只是从教材和教师指导书出发;课堂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仍是学科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还停留在浅层的知晓层面,培养学生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认同还远远没有深入内心。

(三)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仍显落后。

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教师讲为主,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不够多,小组合作学习欠缺;学生主体地位不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欠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够。

(四)教师自提升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不足,安于现状

教师内在发展的愿望不够强烈,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缺乏教学改革主动性。

(五)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育人能力欠缺

教师如何站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许多教师对制定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价值、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师评价等环节如何站在育人价值的高度、设计能力还存在很大的改进提升空间。

(六)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教育科研能力薄弱

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基本上固化,手段单一,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常规工作只是简单地重复,教学缺少创新手段,现代教学技术能力不强,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缺少以更高的理论或科研引领教育教学,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提炼、提升,科研(课题、论文)能力薄弱。

(七)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教师对课程开发、教学反思、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

的手段、水平不高,无法适应现代学生对课程、教学、信息技术的要求,无法吸引学生。

(八)校本课程建设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没有基于学生的兴趣,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需求。

(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机制不够完善

很多农村学校均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机制。教师之间的交流欠缺、缺少共同备课、集体研讨,没有开展常态校本研修,自己顾自己,“走不出去,请不进来”的农村教师培训问题,互助合作少,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整合课程与教学资源以支持自己的教学。

二.基于本区域农村初中教师的这种现状,振兴区域农村教育,关键在提升教师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

对策是:从区域、学校、课堂教学多个层面,整体筹划改进。

(一)建设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如条件允许,整合农村学校资源,合并一些规模过小的学校,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选好校长;实行对农村中小学编制倾斜,优先配齐配足教师包括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实施城乡教师流动和支教制度、农村特岗教师计划、支持退休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鼓励城区的优秀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等;引进优质学校如省市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尽快推进本区域集团化办学,以本区域的培英中学、区教育研究院等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做法、资源包括干部和教师、教研科研等帮扶镇学校;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培养干部及教师队伍,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加强思想建设和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

(二)调整教育经费的支出。教育经费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建设“美丽乡村学校”,使农村学校成为农村地区最美的地方。

(三)建设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挖掘地方的资源,建立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如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学校等,以特色建设推动农村学校特色发展,并以此发挥教师的特长。

(四)构建多元、扎实有效的农村学校教研体系。

1.加强对镇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专项培训。包括精神境界、思想认识、管理、教学业务、信息技术、科研等方面,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干部、教师进行理论和业务的专题培训、学习。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和学习,促进教师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业务的提升。

2.实施教研精准帮扶。以区教育研究院为主体,结合“教研精准帮扶工程”,重点对农村学校教师实施“精准帮扶”。采取蹲点指导、定点帮扶、追踪式服务等方式,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对学校、学科教师进行重点帮扶。以“五育并举”为突破口,对镇的学校进行“基于课程标准、培育核心素养”和“互联网+教学”智慧课堂的教研精准帮扶。在业务上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水平。

3. 教研员定点联系农村学校制度。每位教研员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定点联系1—2所农村学校,每学期定时定点到联系学校、联系学科、联系教师,进行教学指导。

4. 完善、规范区域及校本教研制度。每学期定时、常态化开展区域教研、城乡教研、一课两讲、一课多讲等,定期开展城区与农村学校之间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通过指导科研如课题、小课题、论文等,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加强集体备课及集体备考,团队合作,提升团队的力量。

5. “走出去,请进来”。以区域、镇教育指导中心、学校为主体,分别组织农村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城区学习;邀请专家、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讲座、经验介绍等,开阔教师的视野。

(五)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1. 在区域层面:以区行政部门强力推动,区教研部门业务上推动“基于课程标准,培育核心素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追求来引领自身教学行为,深入钻研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努力用最新的现代学习规律指导自身教学行为。

2. 学校层面:积极主动推进“基于课程标准,培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3. 教师课堂教学层面:

(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过去的“以教定教、师为主”,而要树立“立德树人”、“以学定教、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2)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培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过去的以“三维目标”,而以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提升课堂效能。深入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因材施教。课前,指导学生高质量预习;课中,营造愉悦平等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课后,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结合社会、学生实际,进行情景教学。

(3)教学方式方法上要“用教材”、以学定教,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互联网+教学”的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活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化工具及手段,实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效率。

(5)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区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六)建立一套宣传、引领的运行机制,将先进的经验总结推广。区教育研究院及镇教育指导中心每学年定期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开展示范课、优质课、一课两讲、一课多讲等形式,开展经验交流会、经验推广会等,将先进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宣传、推广。

(七)建立农村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如我区结合目前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台了《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中根据生源的实际,出台了以“达到度”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制度。目的是为了鼓励、促进农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八)建立“家校社区”三方合力育人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教育设备设施的建设和宣传力度,从政府(区、镇、社区、村)到教育系统,充分利用节日、宣传标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营造农村地区整个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同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会、镇教育指导中心、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教师身心的文体艺术活动如教师书画摄影、趣味体育运动、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登山活动等,重点从精神、文化等方面对农村教师加强人文关怀,提升他们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使教职工有归宿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