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杨秋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中心小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一、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新课程走到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审视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却是一种低效教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文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

二、关于“教学的有效性”

本课题所用“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三、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如一位语文界的专家所言,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表现在“教学”上,而根子往往在对“语文”的准确、深入的理解上。我认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课程必须认清自己的课程价值,特别是直接价值:培养小学生具有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姓“语”名“小”。到底一篇课文在某个年级应该怎样实现“用教材教”?教什么语文知识?培养哪些具体的语文能力?这一点到现在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随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么,就是缺乏课程意识的表现。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认为,许多语文教师根本弄不清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正在教什么。我想,这种认识不无道理。因此,怎样才能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天的语文教学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1、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2、有效的语文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3、有效的语文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第一点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的全面性、整合性,第二点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独有价值,第三点体现了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的思想。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标准。

四、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新标准

1、要把握住教学目标的阶段性

每个年段,教学目标都不一样。以阅读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

2、要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更要突出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要唱好“八字经”::识(识字)、书(写字)、读(阅读)、记(积累)、

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学习习惯)。要强化语言学习,

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

3、要提出“三维”整合的、简而明的教学目标

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如,中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l)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

五、教学方案编写的策略

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就明确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和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完善自我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例如:在《鸟的天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这样进行差异化设计:请同学们选择完成下面练习:(l)能仿照作者描写大榕树的方法写一段话。(2)背诵描写大榕树的一段。(3)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其实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区别对待,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练习来做,就是考虑了学生的学情,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差异化处理。

2、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渗透

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注意方法的总结与渗透。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新授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在下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运用所总结的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往往段落之间的结构相同,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描写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时,段落之间的结构较相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忌平均用力,而是要把握课文特点,以其中一段的教学为主,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从中学会学习。

2、设计思维的发散点,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学时机,对问题进行展开、深入研究,做到举一反三。如在教学中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时,教师抓住某个词让学生理解,大部分学生是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层次进行思考。如还有的学生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的,还有的是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词典等理解的,还有的是猜出来等。教师只有不断地启发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后,进行归纳提升,总结出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最后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本文在学界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围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调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入手,对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然后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