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严与慈对班主任管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浅谈严与慈对班主任管理的影响

周明

重庆师范大学

人们常说“爱是最好的老师”,又有古人说“严师是最好的老师”。近年来,“封闭式管理”与“表扬教育”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与此相关的是,学生自残抑或者学生娇生惯养、无理而犯大错的新闻不绝入耳。关于如何把握“严”与“爱”的问题,困扰着许多青年班主任,因此本文将会对严与慈对班主任管理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究。


一、“严”:严中有理,严而有度


我们通常所说的“严”,指严格要求,这个要求具体指班主任代表社会向学生的提出各种要求。对于发展中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还不成熟,没有准确的判断力,所以需要班主任对他们提出全面而严格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严”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严”有关的概念不仅包括“爱”,还包括“宽”、“松”。过去“的严”是不全面的“严”,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这是不完整的、错误的。如今看来“严”不仅是指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也明确的要求了班主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孔子认为:做一名教师,要“讲忠信”,他为人处世不正直,又怎么能让学生服从呢?作为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有资格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也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学生不相信教师说的话教师也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们将无法在这个班级里面立足。严于律己既是班主任有效履行职责的前提,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之一。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老人家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班主任很难会有所作为。在我国的学生管理中,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在学生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会得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展示。在课堂管理种,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方方面面负责,做班级的“第一责任人”。老教育家关琦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在关老师的学校里,不管是学生发生纠纷还是学生闹事,只要关老师来了,学生立即就会安分下来。有一段时间,学生们玩水枪,这种行为不仅浪费水,还影响学生学习。所以学校明令禁止玩水枪,但还是有孩子偷偷玩水枪,但只要知道关老师要来,淘气的孩子也会收敛。可见,教师的威严是真实而深刻的。有时,即使老师不在场,学生也会自觉地维护老师的威望。有时候老师因病缺席,他的课堂秩序照常。这是因为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和信任,如果他们违反了老师的严格教导,他们会感到不安。相反,那些松懈的老师(被学生会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老师),即使扯破嗓子,甚至敲桌子、扔凳子,也可能被孩子们忽视,或者只能暂时保持安静。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老师工作努力,但收效甚微,事半功倍。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扮演着“严师”的角色。当然,“严”不是霸道,也不是扮演“法西斯”,更不用说对学生吹毛求疵了。“严”其实是爱学生的体现,它应该有分寸,学生不应该感到严格、难以完成或没有判断就盲目跟随。“严”不仅要来自于教师的真挚关怀,更要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初衷,从教师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是教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关心学生,尽可能地尊重和信任学生。然而,如果教师对学位把握不好,一些学生会在这种严厉的教育下迷失自我,甚至师生会产生情感上的对立。我认为犯错误的学生不仅应该受到批评的惩罚,更应该得到改正错误的机会;在班级管理上,教师应注重建立班级规章制度,而不是热衷于皇权专制,“棍棒教育”只能训练奴隶而不能训练公民,“维稳”只能保持无法保证的生命力。夸美纽斯在《论学校纪律》中说:“他可以劝告、劝说,有时甚至谴责,但他必须确切地表明他的行为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的“严”,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容易被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爱”:爱而得体,爱而不纵


爱是人类最重要的因素,它充满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细节。“爱”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概念。在德育领域,它是紧密联系的、对称的,包括“严”与“冷”。一般来说,师爱是指人们在思想上对学生的关怀和保护。但是,这并不全面,还应该包括学生的自尊。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他们应该有“人人都可以说是尧舜"的信念:没有品性不好的学生,没有不能进步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进步;信任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爱”不仅意味着关心和保护学生,更意味着尊重和信任学生:前者是低级的爱,象征着基本的“底线”要求;后者是先进的爱,表达了理想的追求。教育界有句话: “教师只有真心的爱孩子,孩子才能真心的爱她们”;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他们。爱没有区别。学生渴望老师的爱,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需要记住,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真挚的关怀可以融化一颗冰冷的心,让人远离悲伤,让人开始振作起来,有斗志。对生活真挚的热爱是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的前提;否则,师生感情就很难融洽,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也就很难没有共同语言。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要纯正深刻, “不能有烦人、难受的情绪”。师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强大力量。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是其他语言和方法无法替代的精神阳光。了解学生的追求,欣赏学生的精彩,激发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到信任,引起共鸣,教师有威信,学生很容易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善良,自觉努力,最终成功,高尚的师爱往往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众所周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然而,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忘记了教师岗位的教育本质,更加注重优秀的学生,忽视了部分中等生,甚至歧视后进生。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关键在于爱学生,用教师自己的情感感受学生的情感,用教师的心理解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它不是也不会是成功的教育。在许多人的教育观念中,在教育“尊师爱生"时,更多地强调“尊师”,而“爱生”则被轻视甚至忽视。事实上,爱是教育的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方面,爱是改变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情感基础。爱是人的基本需要。学生不仅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更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教师要有爱学生的情感,才能主动亲近学生,积极学习教学方法,更有耐心去改变“后进生”:关心后进生的起伏,致力于改变后进生。“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需要别人的爱,但由于他们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如果此时能得到爱,就会触动他们的心弦,引发强烈的情感冲击和体验。另一方面,爱的交流是“后进生”改变工作的必要条件。人是有感情的理性动物,只有懂事了才能懂事。当学生意识到老师真的爱他、善待他时,无论是耐心的诱导、严肃的批评,甚至是训斥,都是有效的。因为后进生往往很苦恼甚至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理解。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效果将与以往大相径庭。在师生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像一条无形的管道。思想的交流和真理的传递畅通无阻,其效果有时超出你的想象,给你带来“惊喜”。班主任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毕业生由于成绩或表现不好,经常被老师谈话辅导,常常忘记老师,时不时地去看望老师。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忘记你的痛苦,他们感激你带给他们的爱。


三、严爱交融:互动共生,刚柔并济


作为一种内涵广泛的德育理念,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关心、尊重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学校老师的教育还是家长的教育,无论是班级的管理还是学生的管理,都应该正确地进行教学,严格控制。严于求学、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涉及宽松与严格、信任与怀疑、爱与冷漠等,作为一个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范畴,“严爱”或“严善”广泛存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了“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传统教育注重约束、控制和规则的建立;现代教育注重民主、自主和个性。在此之前,人们长期信奉“从严治师,造就优秀学生”的信条,在这种思想下难以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的一个教育理念下,很多班主任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缺乏必要的尊重和信任,训斥和惩罚学生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于是,不少学生习惯性地“怕老师”,更“怕”班主任,学生见班主任低头不敢说话,其主体性明显受到压,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再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成熟的班主任更注重德育方法的灵活运用,洞察严爱的教育本质,明白任何偏执的行为和言论都不利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遵循严与善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师生互动、刚柔结合的班级管理艺术。马卡连科曾经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是总是要求尽可能多的人,尊重尽可能多的人”。关心和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缺乏严格的关心和尊重要求,容易导致学生的叛逆心理。严、爱、严、有度、有法是有效而严格的要求。教师基于爱和尊重的严格要求往往被学生所接受,并自觉地得到满足。教师只有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性,相信学生的能力,才能提出客观合理的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关心和尊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学生之前,我们应该先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不仅是关心和关怀,更是尊重和信任学生的生动体现;这也意味着,各种教育都应该伴随着积极的情感——爱的存在,让学生能够平静地接受。无数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缺乏严格的关心和尊重很容易导致学生放任,而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更容易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基于主动接受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如“打就是亲,骂就是爱,不打不骂不亲”,虽然有些不科学、不讲道理,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严”与“爱”的复杂关系。

总之,“严”要建立在关心和尊重的基础上,否则,就是不合理和过分的;这不是“严”而是“管”,不是"严"而是“管”“爱”必须满足严格的要求,否则,就会放任和失控;这不是“爱”而是“伤害”,不是“信任”而是“抛弃”。当代班主任应树立“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理念,把班主任的地位作为专业发展的平台,实现“以慈悲为怀”的班级管理艺术,努力成为智慧引领的精神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