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浅谈

魏宇金

兰州市城关区华辰小学

摘要: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生理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在遇到危险处于劣势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缺乏,而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项长期和完整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小学生伤害事件经常发生,全社会对小学生的安全事件高度关注,所以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自防自救以应对各种侵害和灾难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校园、小学生、自我保护

一、小学生安全现状分析

小学生的安全事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包括校园欺凌、溺水、交通事件在内的校园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很多安全事故分析其原因都和学生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缺失有关,所以提升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校园安全的本质。要解决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问题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对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从学生的年龄及地区的差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校园安全。现阶段小学生校园安全现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常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原因对社会现象认识不足,存在对危险的不可控和自我预防不足。比如:课间休息的时候,不注意文具潜在的危险性,使用文具打闹会出现刺伤、划伤事件;没有意识到推搡可能会出现摔伤、骨折、踩踏事件;过马路时,不遵守交通规则,面对突然出现的车辆,是及时躲避还是原地站立;在河边玩耍时面对溺水事件,是及时呼喊寻求帮助还是盲目施救;面对校园欺凌是忍气吞声还是告诉老师和家长。对危险的不可知正是让小学生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

(二)校园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学校存在重教学、重活动,领导班子及教职工缺乏对"一岗双责"责任认识,认为安全工作只要不出事就行,安全制度、预案、教育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正确面对问题导向,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不到位、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到位,这些都为正常的教育教学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在演练中对预案科学研判不到位,人员分工不明确,导致演练变成安全责任事故,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因为校园安全管理的疏忽所致,所以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防患于未然。

(三)安全技能欠缺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安全事件在网络上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各种质疑此起彼伏,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存在质疑,这也推动了校园安全管理治理能力的提升,但部分学校还存在缺乏经验、专业性不足,安全教育停留在讲一讲、看一看,走过场的现象,安全教育效果偏低,学生对安全技能掌握基本处于较低水平,这也导致了学生在面对危险时不知所措,从而受到伤害。比如在防火演练中,很多学生没有做到弯腰捂住口鼻,没有按规定操作演练,把演练当成一种表演,在那嘻嘻哈哈、一派和气中完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在真正发生灾难时无所适从。

二、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初心,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导向创设良好学校教育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最为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让学生面对危险时,不慌张、有主意、有方法。可以借助于发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进行班队会的知识技能教育,让学生对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和教师的引领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学生提高警惕,形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应依托校园安全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校园师生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领导小组,科学评估校园存在风险,根据学校实际做到人人有分工、人人有责任、人人要参与的氛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汇报各部门存在问题和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党员先锋带头带动全体教职工,加强课间巡视指导,把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工作落到实处,对提升工作实行周评价、月总结、学期考核激励机制。

(三)关注生命教育

注重生命教育,台湾地区学者高震东先生认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常识、练生存技能、体会生命的意义。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包括生命的死亡与伤害、物质条件的丧失与破坏、精神的折磨乃至崩溃,所以必须让孩子们体验到生命的珍贵,从而懂得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学校要加大课程整合,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即为学生传授了生命教育的知识,也启迪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从而对自我保护有深层次认识。

(四)关注心理教育

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可联合高校及专业机构对师生开展专业心理测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对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及个体心理辅导服务,层层落实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首先,将预防工作落实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上,课程通过自我意识、学习能力、情绪管理、人机交往、社会适应、感恩生命等六大板块对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引领方向。

(五)加强课程指导

学校要加大课程融合,

让课程系统化、层次化,抽调相关骨干教师,分析现阶段学生存在的薄弱方面,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体系化、单元化、技能化、个性化,对编制的课程还需注意加强意识形态审核,通过实践反复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让孩子们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课内、课外学习潜移默化地接受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

(七)创新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安全教育方法已经不局限在单一的课堂讲授,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更好的应该是让孩子去亲身体验教育过程,让孩子从走出课堂,去观察、去感悟、去探索、去求知、去体验,让孩子真真切切的去掌握自护自救技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变革,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更多自护自救知识,利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资源,落实教师授课、学生参与率,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演示,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技能,做到"知危险、会避险",为以后的成长保驾护航。

(八)构建共育团队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进行悉心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与别人和谐共处。通过家长课堂、家校共建的形式,让优秀的家长进入校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团队力量,同学校共同探索自我保护能力提升方式方法。如同医生家长建立了自护自救的团队,并邀请医护团队走进校园,组织开展了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止血包扎等意外伤害自我救护能力提升的主题培训,通过"边讲解、边示范、亲操作"的方式,让专业团队手把手的教会我们的师生、家长如何操作,切实提升全校师生意外伤害自我救护的能力。

(九)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学校要创建共育机制,成立校园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综合治理委员会,并向学生、家长、社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定期召开校园安全隐患联席会议,通过数据分析邀请辖区法院、派出所、交警等相关法治部门,开展融合课堂、自护知识进校园、校外研学、专项治理等活动,生命教育为起点,呵护生命,珍惜生命。因此,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就要多元化、全员化,构建齐抓共管的共治体系。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解决,在学校的安全管理实践之下,总结出了针对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学生自我保护机制的九条有效措施。对于小学生因为年龄心理特点,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去关注这几点的实施。(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生校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GS【2020】GHB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