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徐嘉

绵阳市德政街小学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利于强化学生道德素养、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还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真正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下面,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详细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打造良好的文化探索环境。

关键词: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如今,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从目前来看,其教育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注度较低,不重视组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同时,因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等的冲击,阻碍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效,要积极探索可行性教育路径。

一、挖掘文化内涵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文言文、古诗词、寓言故事等的人文内涵、思想观念,由此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助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同时,为丰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应不再局限于教材,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挖掘与应用更多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其整合到课程教学中,深化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由此取得理想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期间,要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化内涵。《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实际教学中,可抓住文中所要传递的精神文化先为学生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请学生边听歌曲边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当学生说出歌中唱到了西沙群岛以后,带领他们一同欣赏西沙群岛有关图片,向学生直观展示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和波光粼粼的海水。接着,为学生做一次“导游”,带领他们一同感受西沙的水、沙、鱼,领略西沙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完全沉浸于西沙群岛的美景之中,自然而然产生对祖国秀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当学生有了良好的体验以后,可顺势引导他们细读课文,深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祖国河山的无比壮丽,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情感,达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目的。

二、模拟文化情境

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取得较好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效果,针对这个问题,为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模拟适合的文化情境。包括表演情境、故事情境、探究情境等,利用丰富的情境调动学生好奇心,驱动学生主动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所在,自觉传承文化。同时,课堂上可用多媒体创设相对直观的文化情境,借助教学情境熏陶学生文化素养,显著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其中,在《清明》一课教学时,为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精心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基于故事情境下,请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讲讲与传统节日——清明节相关的风俗故事。期间,有的学生将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关于扫墓的风俗故事:“清明时分,人们要携带酒水果实和焚烧的纸钱纸元宝等物品到墓地扫墓,将食物供祭到先祖墓前,焚化纸钱、纸元宝……”还有的学生将尝试讲述清明节寒食的风俗故事,也有的学生将尝试讲述踏青、插柳等清明节习俗故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学生们将增进对清明节传统节日的了解。接着,可引导学生一同走近诗人,看看在清明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绪和希望,进入诗的意境,身临其境地想象诗人的心情。

三、善用比较教学

日常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深入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比较教学。比较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章主题、思想、特点等的异同,比较探究其潜藏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期间,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阐述比较探究中自己的思辨过程,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整个比较阅读中,学生们将逐渐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高效内化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但在比较教学中,要重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空间,以便于他们展开比较分析活动。神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上可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作者的神话故事作品,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当学生阅读完不同作者的作品以后,请他们比较分析两个神话故事作品,说说神话故事的相同点。期间,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比较阅读中,通过展开组内交流,学生们将总结出神话故事具体特点:1、神话故事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2、神话故事是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想象产生的;3、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客观事件;4、神话故事反映了人们相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整个比较教学活动中,将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让他们牢牢掌握神话的特点。

四、抓好写作教学

写作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习作课上可安排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再引导他们围绕名著中所传递的仁爱、自强不息等精神文化展开写作,探讨与精神文化相关的话题。同时,习作课上可引导学生将名言警句、古诗词等传统文化融入到写作中,让写作内容大放异彩。通过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学生们将从中实现对文化的传递,牢牢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知识。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故事新编》习作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先为学生出示《龟兔赛跑》、《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相对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先欣赏熟悉的故事,再尝试根据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创编新的故事,并为故事配上插图。如在《龟兔赛跑》故事创编中,可引导学生在故事新编中设计乌龟和兔子都赢了、乌龟和兔子都没赢、兔子赢了等不同的故事结局,根据不同的结局创编新的故事情节。写作教学中,学生们将主动阅读更多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从中吸取文化的精髓。

结论:综上可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课上,要有针对性地挖掘文化内涵,模拟适合的文化情境。同时,要善于通过比较教学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悟,并通过写作教学高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从中养成良好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林青.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神州,2020(15):1.

【2】蔡文岗.寓中华传统文化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