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诊改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诊改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贾军艳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60


摘要:专业是中职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建设质量的高低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探索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一页纸计划管理等理论,对专业质量进行常态监测和持续改进,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诊改机制做了详细的归纳分析。

关键词:教学诊改 机电技术应用


目前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目标内涵不够清晰、自主发展动力不足、专业评价客观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的专业建设诊改有助于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在持续发现问题与改进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

一、专业诊改整体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专业诊改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聚焦两个方案: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专业建设方案。

明确两个周期:专业建设诊改螺旋,由上下两个循环组成,上循环以学年为周期,根据专业建设状态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常态纠偏;下循环以三年为周期,诊断问题,对专业整体布局、目标和标准进行全面改进。

实施四项重点工作:打造两链、建立螺旋、自主诊断、自我改进。四项任务环环相扣,目标链和标准链的打造是专业诊改的起点,8 字螺旋是专业建设诊改的基本流程和路径,实施常态化、周期性的自主诊断和持续改进是目的。

二、专业诊改制度建设

  1. 组织保障

成立了以系主任为组长的专业建设团队,成员专业带头人、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作为专业质量保证小组,构建起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按照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监测、预警反馈、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等8字螺旋各个环节重新梳理了制度。在诊改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制度保障,清晰明了,形成了制度保障体系。另外编制了《专业诊改运行实施意见》等专业诊改专项制度,作为专业诊改的关键性指导文件。

  1. 打造两链

  1. 搭建目标链

专业建设目标链的源头是学校十三五发展总规划。根据学校专业建设总体规划,制定教学系的专业建设规划,进一步目标分解,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规划,形成纵向贯通的目标链。同时将五年的专业建设规划分解到各学年,制定学年专业建设方案,再将任务分解到教研组、教师,制定一页纸计划,使得个人工作计划与专业规划、学校规划紧密联系与呼应。在目标的引领下,使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有了明确的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链的源头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具象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人才培养目标层层分解,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到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再到每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形成相互衔接呼应,目标层层支撑的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体系,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梳理标准链

梳理了国家标准和省级有关专业建设标准,梳理、制定了“专业开发建设”、“专业管理考核”、“专业运行实施”、“专业教学实施”等5大类校本专业标准。

研制专业建设质量诊断标准。根据专业建设的内容,确定了专业设置与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与使用、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6个维度,47个诊断点,作为各专业建设开展自我诊断、自我监测的质控点。可以实施客观的量化对比,对标找差,激发专业团队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推进 8 字螺旋有效运转。

制定专业发展层级标准。依据专业建设质量诊断点,结合专业发展定位,确定了学校精品专业、优质专业、重点专业和合格专业四个层级的具体标准。每一级都有明确的达标要求,这个标准既是专业教学团队分析专业发展现状的依据,也成为下一个建设诊改周期自主设定目标的基础。

三、专业诊改机制运行

1. 构建专业诊改8字螺旋,运行专业层面诊改。

6243b7b22b9d0_html_601131ad1197da87.png

2. 依托信息化平台,监控专业诊改进程。

学校开发了监测专业建设过程的内部质量保证平台、监测专业建设质量的教学诊改大数据分析平台。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为专业诊改过程流程化、数据透明化和可视化提供了有利保障。

3. 专业自主诊改。

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双线并行,聚焦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两个方案,实施专业人才培养。

在专业建设方面,首先确定专业建设目标,在专业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照学校专业发展层级标准,确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目标为:精品专业。然后对照目标,制定年度专业建设方案,将计划措施、任务分解、实施过程材料采集至内部质量保证平台,进行过程控制,对比专业建设目标任务,追踪专业建设目标达成度。每学年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专业数据汇总分析,得出专业画像和专业得分。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限,最终形成各专业建设质量分析报告。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根据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培养规格、架构课程体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教学实施中,编制授课计划,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体系,将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逐级分解至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课堂目标和课堂教学标准,最后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期初、期中、期末阶段性自诊,成绩分析、满意度调查、师生座谈、专家听评课等方式进行监督预警反馈,随时发现日常教学出现的问题,即诊即改,形成日常教学常态化诊改机制。

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后,进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诊断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实现质量如何,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质量报告,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提出修订建议,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螺旋上升。

对诊断出的问题,我们采取改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专业建设诊改机制常态运行,专业建设整体质量不断提升,专业的自我发展不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 王小雪.以专业要素为基础的专业诊断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8(20)

“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诊改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ZY20160)”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