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浅谈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 提升高中学生的 数学建模能力

齐维娟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现在部分高中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还是在用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题并没有注意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导致学生遇见问题时并没有把所学习的知识很好的利用起来,从而不能构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所学数学知识的联系。甚至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成绩好就可以,并不关注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各种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们的建模能力,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们把数学学得更好,这更是在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甚至可以让学生们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别的科目中。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都是没有乐趣的,学生们对这样传统的课堂模式是没有兴趣的,课堂也没有吸引力,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容易走神,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不感兴趣。本文就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 建模能力 现状 对策

【正文】现在很多高中的数学教师是以成绩为目的去教学,而不注重学生们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通过学习数学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们之间没有互动,学生们自然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其实学生们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得一个高分,更是为了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们可以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教师要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学生们去提升数学建模的能力,要重视把所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联系,让学生们学会把实际问题和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要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和分析,不能让学生们一味地听老师讲从而被动地去学习知识。

一、分析现代高中数学课堂的现状

现在很多的高中都出现了竞争成绩的现象,认为学生们只要成绩好就行,学校和学校之间比拼成绩,班级和班级之间也存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就只是注重了最后的结果,只注重最后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提高学生们的能力。教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们,学会把具体问题转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度太少了,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不高。教师们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不断的引导学生们提升建模的能力,让学生们把实际问题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们主动去思考,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如何提升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对策

2.1联系实际问题和课本知识,引导学生们提升建模能力

许多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是可以听懂的,面对教师讲的一些知识,学生也是可以掌握的,然后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不会和以前在数学课堂中所学过的一些知识相联系,学到的知识运用不到题目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的能力,就是要把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些数学模型,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答。在自己学过的知识里,想想哪个合适,可以把题目里的几个变量联系起来,比如通过函数、通过建立方程式等等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创造出一个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可以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也可以改变学生们对传统数学课堂的看法,数学课堂并不是没有乐趣没有吸引力的,还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通过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并把它运用于生活,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们学会把一些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提取有效信息,从而进行建模,解决问题。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课的讲解时,在课堂初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先读一遍课本,联系上节课所学习的关于函数内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函数的应用以及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怎样建模。教师在讲解完课本上的知识后,可以针对函数这个章节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自己独立思考应该怎样去联系题目中各个变量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享一下做题的思路,重要的不是学生们有没有写对答案,而是学生们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有没有加入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这样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联系实际和所学数学知识。

2.2独立找寻实例解决问题,深化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很多高中数学课堂中,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教师就是一直在不停的讲题,虽然教师一节课下来很累,但是学生并没有吸收很多知识。学生们反而会认为课堂是没有吸引力的,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不断的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去思考,让每个学生都去思考,调动学生们积极地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要根据由简单到复杂,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引导学生们慢慢构建数学建模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章的讲解的时候,可以先对学生们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什么是集合?什么是函数?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自己找寻与这一章所学习的知识点相联系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题目并进行解答,最后在班上分享。学生分享的重点要放在思考问题的过程,有没有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数学建模的能力,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由浅到深的问题来不断引导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有建模的意识,并且要不断提高学生们建模的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结束语】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不断的引导学生们,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并反思遇见实际问题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地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也就突出了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帮助学生们解决了问题。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建模能力。教师在重视学生们成绩的时候,也要关注培养学生们的能力,特别是有没有数学建模的思想,并且能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运用。

【参考文献】

[1]沈文选编著,数学建模.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7,(第1版).

[2]黄立俊,方水清.增强应用意识,增强建模能力.中学数学杂志,1998,(5).

[3]刘锦,李龙安,侯学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