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2

浅析如何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

陈婷婷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第四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4

摘要: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提出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阅读要素。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思考这一阅读要素如何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更好的落实。本文将针对这一语文要素具体的落实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给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让学生可以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同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语文要素;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指出了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这其实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作为学生要能根据阅读文本理清楚画面的顺序,从语言入手丰富画面的细节,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品读出画面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要能结合这样的语文要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实现这一语文要素在课堂中更好的落实,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1.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思维过程分析

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作品都是相对经典的,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收录的作品充分呈现出了大自然的魅力,能够更好地传递出作者愉悦的情感思想。人们往往在观察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之后,就会对这种美好的精神产生一种审美的快感,能够结合景色联想到自己一些愉悦的事情,从而付诸笔端,而且在创作中达到了一种写实和想象的融合。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想象再现的过程,需要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比如如果读者见过作者描写的内容,那么往往不需要读者过多的想象和思考,便能和自己看到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获得一种愉快地体验,而且能很快的接受作者对自然之物的美好的情感。但是如果读者并没有接触过作者所描绘的内容,那么这就需要读者经历一个联想的过程。这也就涉及到了我们所说的边读边想象画面,作为读者应该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依照作者的语言文字,用自己已有经验的类似形象,通过想象的方式,来创造作者笔下文字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并在想象中获得愉快地体验和感受。同时读者在阅读并且想象画面后,可以透过作者的文字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并且和作者获得同样的体验和感受。

  1. 语文课堂中边读边想象画面语文要素落实策略

  1. 结合课后习题,让想象更有侧重

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材的编排者将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精心地融入到课后习题中。对于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课后习题解读教学重难点,根据课后习题选择教学侧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开展想象。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一课时,课后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个练习题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们交流。问题的前半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顺序,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叙述顺序上把握文章内容。从潮来之前到潮来的时候再到潮退去这样的一个过程,重点想象潮来时的画面。这个题目就是让学生可以借助文本中隆隆的雷声还有水天相接出现白线等这些描写感受潮来时的画面,感受其壮观的景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往往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问题的后半部分关注表达,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交流感受。在学习第三课《现代诗两首》时,导读提示要求学生思考诗中描绘的景物,让学生思考景物所构成的具体的画面。导语的要求提示了教师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圈画出关键景物,再根据景物交流文中描写的画面,梳理了课文,也锻炼了学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1. 把握文本的具体语言,感受作者的感受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指出了学生可以借助声音、颜色、味道等感受画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作者的感受进行对比,鼓励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感受,形成一定的情感的共鸣。根据文本的具体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好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想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中的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那些精彩的语言描写的部分,结合声音、色彩还有气味等进行想象,感受语言的魅力。《走月亮》一课的课后习题建议学生读、找和抄写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其实这个学习题目就是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去感受优美的句子,进一步想象美丽的画面,感受作者描写的自然美景。而作者其实在创作的过程中出了写实,也借助了自己一定的想象。比如在读到《走月亮》这一课题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走月亮?作者和谁走月亮?又走过了哪些地方?学生可以跟着作者的脚步进入文本,跟着作者一起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和稻田,去看看作者看到的画面。后面文本中还有这样的一段文字:“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教师在引导学生借助这个画面进行想象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从画面所处的地点还有景物以及产生的动态变化去理解和想象,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五觉法,比如学生看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可以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眼前的画面。所以在进行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语文要素落实时,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文字,联想文字所描写的实际的事情,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形状、大小等等,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1. 将景物置于固定时空中,构成一幅画

在进行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内容,结合具体描写的内容,将内容落实到一些固定的场景中,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也就是将时间、地点和景物放在同样的画面中。比如在学习第一课《观潮》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顺序,从潮来前到潮来时再到潮退去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对整个画面有了一个时间的理解,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从远处到近处再到走向远处的三个过程,这是一个空间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可以在文本分割的固定时空中想象每一个场景。在学习《走月亮》时,我们读到“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学生疑惑“洱海是什么地方?洱海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介绍带着学生一起看看月亮是如从洱海那里升起的,带着学生跟着作者一起去看看月亮照亮了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借助这样的路线,可以在学生眼前形成一幅空间想象的画面。在学习《繁星》这首现代诗歌的时候,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夜晚的繁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地点、看到的画面,只要学生阅读文本找到了相应的时间和地点,也就联想到相应的画面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的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把握各种有效的教学要素。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指出了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这是一种有效的阅读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思考。本文从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进行了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画面的顺序,结合文本语句体会语言的魅力,同时学会将描绘的内容放在同一时空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进行想象的能力,同时可以在学生想象的驱动下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蒯华;;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历史故事”的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年23期

[2]王金涛;;语用范式,最是“应用”能致远[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年12期

[3]徐荣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探讨和实践[J];科普童话;2017年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