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8
/ 2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杨文俊

温州市瓯海区瞿溪第一小学 浙江温州 325016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落实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政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联系实际的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式和技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培养策略

引言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分析,大部分的教师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只注重增强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数学,积极地进行思考,真正的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才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发挥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

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科目,他们认为数学科目学习枯燥无趣,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充分的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实际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尤其注重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数学文化等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才能真正的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环节,学会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讲解数学历史内容,丰富课堂导入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经常遇到填写计算符号的题目。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解有趣的历史故事,故事内容如下:苏轼作为宋朝的著名的文学家,画了一副《百鸟归巢图》但是却没有为图画配文字,到了清朝有一位收藏这幅画的人希望为此图配一首古诗,请清朝的诗人来赋诗“归来一只又一只,345678只....”讲完这一故事时,学生会注意到百鸟图意味着应该有100只小鸟,为什么诗中只写到了七八只小鸟呢,这时,教师可以你在黑板上写到1+1+3×4+5×6+7×8=100,为学生展示出这一计算式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与价值,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1]

二、结合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数学的课堂教学,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密切地结合,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明确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效果。通过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用到圆形的事物为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多媒体设备上可以看到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车轮,汽车轮胎以及井盖等都是圆形的。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所见到的车轮或者井盖都是圆形的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到:“如果将轮胎做成正方形,当汽车在行驶时,会产生倾斜,颠簸的感觉,降低行驶的安全性。”还有的学生说:“如果井盖做成方形的,人们在掀井盖维修下水道时,很容易将人掉进下水道中。”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在解题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学习小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合适的数学习题,使得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认真的思考,还可以将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的简单,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使得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增强课堂的教学活力,使得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对掌握到的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2]。比如在学习“负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空气,温度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负数这一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到复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当学习完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比如:“海洋的深度为11034m,请问应该怎样表示它的海拔高度?”让学生明确海拔高度可以用-110340表示。这是教师再问学生:“小张去邻居家的超市买东西,身上只带十元,可是在结账时,发现一共有20元,邻居老板说先记账,改天再补,请问现在小张有多少元?”这是学生可以明确通过负数来表示是-10元。通过设置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在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活化意识。此外,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当中对学生做出及时的评价,比如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之后,应该对学生做出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不管学生的回答对错与否,或者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性,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才能真正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感受,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时间,发挥小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观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芳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2022(01):69.

[2]马晓倩.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法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