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有效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试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有效途径研究

苏蕾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 300392

摘 要:服务育人是高校坚持“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也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1]。为积极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工作,本文聚焦当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育人意识、部门协同、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究高校服务育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新时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其中,“服务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进一步探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育人体系的必要性

1.聚焦高等教育时代背景和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当前,学生主体趋向多样化、思维意识趋向多维化,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马克思主义提出“人始终是主体”的论断,我国高等教育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强化服务职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目标与国家、社会、学校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

2.聚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向服务方向延伸。从高校的职能上来看,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其中国际交流合作在高校的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少高校将国际化的办学思想、治学理念等功能有效融合到教育的各环节种,如教学、管理、服务等。这必然要求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的观念应有所转变。特别是面对国外留学生时,要注重个体差异性、文化差异性、教育环境差异性等因素。国内外部分高校工作经验表明,教育管理观念已逐渐向服务方向延伸,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3.聚焦学生工作对象的巨大变化,要求积极发展服务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学生的需求更为多样、思维更加敏捷,这要求学生工作队伍要更多注重学生内在需求,建立健全学生动态信息管理,在教育、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服务力度,提升服务育人意识,促进服务育人工作的精细化[2]

二、当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服务,轻育人。各高校为更好贯彻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后勤、保卫等相关服务部门坚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为师生提供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服务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师生权益。但随着师生需求愈加个性化、物业管理公司的出现等,高校的服务育人效果不够凸显,常常是重服务管理,轻育人成效,有时更注重于师生对于管理服务的评价,将育人理念融于管理服务的意识有所欠缺。尤其是部分服务部门中大多为外包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知识水平不够,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只关注于完成任务,站在师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足,管理服务过程缺乏温度。

2.重部门,轻联动。当前高校对于服务育人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层面认识,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育人效果不凸显,主要表现在缺乏部门之间的联动性,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缺乏完备的服务育人机制。各管理部门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更关注于所在部门的实质工作,更多考虑于是否完成了工作,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有效联动,不能全面的了解师生需求,发挥各部门服务育人的凝聚力。同时,工作方式大多停留于单向式输出,学生参与感不强,没有形成双向的互动联动效应,育人成效不显著。

3.重管理,轻民主。高校为更好地教育、管理、服务师生,均已建立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涉及各个方面,如学生管理、教学科研、课程建设、教职工管理等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已颁布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满足学校当前需要,需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修订或颁布新的制度,在此方面,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因对工作内容理解不深入,不能切实关注师生诉求和正当权益,未能建立与实际相匹配的有效制度的现象。如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奖惩条例等,虽通过学生代表大会等征求学生意见,但开展调研的程度不深,面向对象不够广泛,学生参与学校相关事务的民主性不足,这对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学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不到位

[3]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有效途径探索

1.强化服务管理,树立育人意识。一是提升管理服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定期组织学习、部门交流等方式加强服务人员的思想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形成工作与育人相融合的理念,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和水平,进而打造一支与时俱进、理念创新、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服务人员队伍。二是加强部门工作作风建设,将部门工作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采取设立微信专栏、调查问卷等方式,不定期了解师生需求,针对性开展工作,切实解决师生群众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只有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诠释育人、服务、管理的多重角色[4]

2.注重部门合力,做好贴心服务。高校的服务育人机制涉及到校内的方方面面,其包含运行、保障、评价等多个子系统。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强各部门、各系统、各环节之间的协同联动。一要优化顶层设计,对校内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确保服务育人体系内各要素在服务育人过程中的合力,提升育人实效性。二是调动部门协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由党委牵头,各部门明确分工,协同推进学校服务育人工作成效。三要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主动运用“互联网+服务育人”平台,动态收集、存储师生反馈信息,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共享,进而提高管理服务部门的办事效率[2]

3.优化服务机制,提升育人成效。完善科学合理的服务育人机制,要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责、全员协同联动的责任体系,要与其他九个方面的育人机制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一要积极解决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靶向服务。二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校务助理、学生代表大会、学生社团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学校相关制度,认识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亚杰.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9(5):3.

[2]孙冰红,杨宁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20(7):3.

[3]郑艳阳,邹德勋,宋来新.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强化凝聚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合力[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11):4.

[4]程向美.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的新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 20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