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地理情境复习教学的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地理情境复习教学的路径探索

葛晓雯

江苏省溧阳中学 江苏省溧阳市 213300

摘要:为落实课改理念,贯彻新高考方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情境体验,亟需提高地理教师情境教学复习的效果。本文介绍情境问题的分类,从情境介入微专题复习、问题贯穿情境,研学旅行实践三条路径探讨情境教学,以期为后续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复习教学;新高考;地理核心素养


新高考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通过考查内容将学科能力考查与思想道德渗透有机结合,利用学科素养这一关键连接层综合测评知识、能力和价值,从而使立德树人真正在高考评价实践中落地。情境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

一、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高考改革的需要

新高考核心价值在考查内容中居于首要地位,对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具有引领作用。在实现机制上,高考以充分体现核心价值的问题情境承载考查内容,学生的作答将反映出其核心价值水平。

2.核心素养的要求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中最能够体现学科本质和学科价值,体现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地理思维。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决定认知过程的本质,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是促成核心素养达成的载体。

二、高三地理情境复习教学路径

1.情境问题的分类

基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高考评价体系中将情境分为两类: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生活情境与日常生活一级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学术情境源于真实研究过程或实际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这类问题难度较高,涉及到复杂的认知活动,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2.情境教学的路径指向

1)情境介入微专题复习

由于高三是高中阶段的冲刺时期,学生已经掌握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主体内容,已会构建基本知识框架。该阶段需要通过微专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行深度学习,拓展思维方向,提高思维品质,实现价值教学。基于该学段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完整,微专题的内容宜选取以复杂的真实情境问题为主,如河流阶地、河流袭夺、地质与地貌、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资源调配工程等。可结合新闻时事热点选取素材作为微专题的复习载体,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由于复习时间的有限性,备课组教师商讨后决定以随堂一题的形式进行微专题复习,即以综合题的形式进行课堂限时,捕获学生的知识漏洞,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如微专题之河流地貌,笔者选取2019年全国Ⅲ卷的真题为情境载体,复习影响河床形态的因素和河流的水文特征等考点。针对该考点的变式训练笔者选取难度高些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境进行课堂限时。通过学生的答题,笔者发现学生作答比较片面,且对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的具体功用理解不够,于是笔者在进行评讲时就收集相关的视频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区域情境,拓展知识面,培育高阶思维。

2)问题贯穿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在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扩大了教学的开放性,有利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针对问题式教学,问题设计是基础,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因此巧妙的问题式教学应使问题和情境两者相融相生。

如2021年7月的新闻热点--河南暴雨,受暴雨影响,河南多地出现洪涝灾害,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视线。就此情境,学生在收集整理素材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设计,如下:

①河南暴雨到底有多大?

②造成河南强降雨的原因是什么?

③如果遇到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我们该如何自救?

④这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针对这样的问题串,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并进行阐述分析:

①河南暴雨到底有多大?

生1:按气象学上讲,雨量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面上(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水深度。7月19日至20日,河南降水越来越多,尤其是郑州达到600毫米的强降水。(呈现7月19日至20日河南降水实况动态图)

②造成河南强降雨的原因是什么?

生2: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受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加上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域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呈现河南地形图)

师:在气象学中,有一个词叫“列车效应”。火车有很多节车厢,当其经过时,很多节车厢一节一节地经过,这如同排列成串的对流云降水,每一朵对流云都会产生短时强降水。当多个对流云团依次经过某地时,其所产生的降水量累积起来,就会导致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这是降水的“列车效应”。

这次的降水过程中,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也就形成了“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教师补充相关地理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③如果遇到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我们该如何自救?

生3:和大家分享一位妈妈远程救家人的事件。暴雨发生时,一辆轿车被洪流冲到了路中央,车辆熄火,眼看洪水就要淹没车顶了,千钧一发之际,众人从四面八方奔向轿车,奋力砸开车窗,将车上一位老人和两个小孩救了出来。这离不开孩子妈妈的智慧救助。

这位妈妈首先打电话给110,可通讯瘫痪,电话打不通。于是再给车里的外婆打电话,询问周边店铺的名字。于是外婆说出了附近便利店,酒店和面馆的名称。接着她在外卖平台和点评软件上找到了便利店老板的电话,并拨通求助,可此时老板正在几公里之外排险,分身乏术。但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赶紧打电话给旁边酒店,嘱咐他们营救。最后,这位妈妈发朋友圈求助,呼吁在周边的朋友去救自己的母亲和孩子。

师:施救成功了,英雄的壮举值得表扬,这位妈妈的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她向我们示范了什么才是“临危不乱,动用一切可利用资源”的自救行为。(教师借此进行生命教育。)

④这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生4:第一,地下车库、地下隧道、地铁等地下建筑设置,入口都要做一定高度的封闭式防水堤坝;第二,挖低城市内的绿化带,整体低于车行道路面。个别区域绿化成熟,很难全面降低,可以以沟壑,浅坑,水井等形式进行弥补。水井需要做井口和井盖,以保证安全;第三,介于车行道和绿化带的人行道进行修改,在两者之间建造沟通渠道,保证雨水可以及时从车行道流入绿化带中;第四,在管道粗细不变的情况下,改善下水道的结构和布局,有效增强下水道的排水能力。

师:这涉及到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城市规划方面的举措,可为我们生活的城市献计献策。

由此可见,时事热点可作为地理复习教学的重要情境载体,在增强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

3)研学旅行实践,增强情境体验

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和补充,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研学旅行正逐渐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学习途径。笔者以无锡灵山研学旅行为例,学生尝试结合研学中的情境进行试题编制,如下表:

组员分工

组长:饶容榕(负责考点梳理和材料整合);

答案组织:任珂,胡敏,陈颖(负责每小题的内容和答案编制)。

试题内容

灵山大佛位于江苏无锡,被称为中国除了乐山大佛之外,一座最知名的大佛。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灵山大佛的游客往来频繁。(图略)

①请简述灵山大佛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分)(任珂)

②无锡地区建筑富有特色。传统的飞檐,以及花筒十分著名,具有代表性。请简述无锡地区独特建筑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分)(胡敏)

③无锡灵山大佛景区多一日体验型旅游为主。因此有人建议将灵山景区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添酒店和度假娱乐设施,你是否赞同该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陈颖)

答案设计

①灵山大佛的文化知名度高;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游玩方便;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市场丰富,政策支持,佛教徒较多。

②无锡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这种形状既利于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无锡纬度较低,光照充足,飞檐还扩大了采光面,利于遮阳。

③同意:增加酒店可满足消费者的度假需求;增加娱乐设施可以满足游客娱乐需求,增加景区收入;可增加参观者逗留时间,增加收入;附近环境优美,并且可以发展素食主题餐饮,有独特的优势。

不同意:发展多日度假型旅游在无锡竞争力大,灵山一日体验型定位与周边景区多日度假型定位相配套;景区以佛寺为主题,增设过多娱乐设施不太符合主题;发展度假型旅游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灵山以参观为主,全部发展度假型旅游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教师点评

这组综合题总体命题质量较高,考查内容集中在区位条件、民居与区域地理特征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角度;组员各司其职,收集素材,答案编制详尽细致且进行配分,说明大家分工明确,责任担当意识较强;但试题材料不够完整,大多材料都分布于每个小题当中,合作意识不够突出。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新课改的环境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开始逐渐融入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情境教学作为其中一种方式,逐渐赢得学生的喜爱。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来合理创设生活、问题、研学实践等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地理复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李琳.从浅表教学走向深度教学的路径初探--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6):4-6.

  3. 张婷.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情境创设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32.



作者简介:葛晓雯(1984-),女,江苏盐城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教育硕士。


Shape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