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推拿防治过敏性鼻炎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腹部推拿防治过敏性鼻炎应用研究

陈艳彬 1 ,詹影 2 ,刘婉婷 2 ,冀蕾 2 ,黄俊杰 2 ,李毓婉 2 ,林锦文 2 ,童伯瑛


  1.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2.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过敏性鼻炎(AR)影响世界范围内10%~40%的人口[1]。遗传因素、个人饮食和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接触致敏原、精神因素等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AR患病率的明显差异。AR不仅困扰个人生活学习、精神心理,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社会医疗资源消耗。临床上,现代医学主要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大且不宜长期使用。有研究表明,腹部推拿法能降低血清总IgE水平[2-3],减少过敏反应,防治过敏性鼻炎。

1 肺胃相关理论

1.1 过敏性鼻炎中医文献记载

中医文献中没有过敏性鼻炎之说,但从文献中可以发现文献中“鼻鼽”、“鼻渊”和过敏性鼻炎症状相近。如《素问•气厥论》说:“鼻渊者浊涕不止也。”现在一般指鼻长期流浊涕,重者称为“脑漏”。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1年出版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中对该病进行了明确定义:“鼻鼽,疾病出自《素问•脉解篇》,又名鼽嚏,以突然和反复的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鼻腔粘膜苍白肿胀为特征。相当于西医学的变态反应性鼻炎。多因肺脾、肺肾虚损,感受风寒或异气,以及异物外袭而诱发。”

1.2 肺开窍于鼻

肺主呼吸,而鼻是呼吸的通路,为呼吸道的最上端,肺通过鼻与自然界相贯通,肺之经脉与鼻相连,肺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可由鼻反映出来。《素问•金匮真言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灵枢•脉度篇》又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因为肺是呼吸的通道,为肺气出入的门户,鼻的通气和嗅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和,呼吸通利,嗅觉才能正常。临床上可通过鼻的异常表现而推断出肺脏的病变情况。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甚至鼻翼扇动、咳嗽喘促等异常现象,均可作为呼吸道及肺脏的系列病理变化的诊断依据。

1.3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素问•咳论 》就指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肺经之气来源于中焦,故肺系病的疾患在临床上可以选取胃经的部位经行治疗。

1.4 五行相生关系

土生金属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4]。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肺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其生理基础正如《素问》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属土,肺属金,脾土旺盛,能散精上输于肺,以滋生、助长肺金。

2 腹部常用推拿手法

2.1 摩腹法

摩法轻柔舒适,适用于全身各部,以面部、腹部常用。手掌伸直,腕关节微上翘,整个手掌平放在机体的治疗部位上,着力于掌面上,上臂做回旋运动,带动手掌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按摩运动。掌摩法用力应稍重,回转频率为每分钟60次左右。

2.2揉腹法

柔腹其实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据记载:孙思邈常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方法。中医学认为:腹部里有五脏六腑,有肝、脾、胃、大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以促进气血运化、充实脏腑、调节阴阳,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

2.3振腹法

腹部振颤法,是在腹部进行的一种手法。腹部划分为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上腹部,即肚脐以上与剑突以下的中间部分;中腹部,即以肚脐为中间的部分;下腹部,即肚脐以下与耻骨以上的中间部分,腹部振颤,就是在这三个部分进行手法的。让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右手掌,先在上腹部作振颤。手掌横按住上腹中间(即中脘穴处),继之,以振荡的颤动,使振颤连续约三四十秒;中腹部与下腹部的振颤手法相一致。腹部振颤的作用,具有通络、散寒、活血等作用。

小结

本研究旨在通过古代文献的梳理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学认识角度,从“肺胃相关”理论对鼻渊的发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并列举了常用的腹部推拿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和更深入展开这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组与小儿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11, 49(2): 116-117.

[2]Kurukulaaratchy RJ, KarmausW, Raza A, etal.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atopy o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rhinitis in the first 18 years of life [J]. Clin Exp Allergy, 2011,41(6):851-859.

[3]Deborah Gentile, Ashton Bartholow, Erkka Valovirta, etal. Current and futuredirections in pediatric allergic rhinitis for Category CME Credit[J]. J Allergy ClinImmunol Pract, 2013, 1(3): 214-226.

[4]杨丽,“培土生金”法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0):1074.

[5]吴清香,张杨,开月梅,等.阿罗格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护理学报,2007,14(4):75-76.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J05194)

作者简介:陈艳彬(2003—),女,2021级护理学本科

通讯作者:童伯瑛(1980—),女,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