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让小学生遨游于语文世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激发兴趣,让小学生遨游于语文世界

张温兰

齐河县第四实验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0


摘要: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实现最终教学目标。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的是传授理论知识,教师为达成此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由一般的课堂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天性共同决定的。基于此,程却努力甚少,本文将主要围绕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引言: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容易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语文是一门文字性较强的学科,学好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目前大部分小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积极性,实际语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焕发人的热情,催促人去学习,人一旦对某种事情产生了兴趣,便会焕发出自觉性和积极性。语文学习总是容易被小学生所“忽略”,因此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事情。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一)符合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无论是任何学科、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需要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基本教学规律。我国学生在此之前普遍受到应试的“填鸭式”教育,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被社会大众所诟病,无论对学生自身还是我国民族、社会的未来都有害无益。只有顺应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2]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最根本的动力和能力,便是做到自主学习,这也是在小学期间就应当开始着重培养的内容。而在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带入到学科的教学当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当学生体会到忘我学习的感觉时,便能够产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主动探索学习的技巧和能力。而创新的基础便是学生能够牢牢地掌握必备知识,当学生真正钻研进一门课程之后,便会不满足于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开始主动向未知的领域探索,从而实现创新。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由浅到深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的学习经验,每门学科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在学习相关学科的时候会存在一定难度,加上语文学科的内容比较综合,且文字性较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教师不分层次,一次性讲解过多内容,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进而影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要想使小学生学好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语文教学[3]。而打好语文基础的前提就是要让小学生觉得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以讲解文章为例,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把文章中的一些生字生词标注出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汉字,并不断积累,对于较难理解的词,教师可以进行详细讲解。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提高文章的难度,在文章中多加一些生字,并适当加长文章的篇幅,此时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引导学生把不认识的字词积累在本子上,方便以后巩固复习。

(二)趣味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提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状况、学习思维、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要明确,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导入的内容。改变理论性阐述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及时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按照新课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探究语文知识的时候充满兴趣。调动兴趣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只有采用多样化兴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才能为学生学习素质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行的法则,学生在充满动力的基础上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加快学习的步伐。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猴王出世》这一文章内容的时候,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学生在没有学习这一文章前多已经观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对其中的情景有着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前导入设计的时候,就要注重将设计的内容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能够对这一课程知识学习充满兴趣,如此,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教师可在课前导入中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为学生讲述文章相关的内容,吸引了学生对这一课程内容学习的注意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枯燥的课堂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所讲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等智能教学设备逐渐普及,这给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授《曹冲称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大象等大型动物的视频,并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大象的体重吗?大象大不大?如果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该怎么办?”,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把学生代入到课堂,然后引入所讲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关于称大象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主人公是如何称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教师通过视频和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活跃学习氛围,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布置趣味十足的语文课后作业

随着“双减”政策在2021年秋季开学季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为小学生减轻作业压力,设计出趣味性、实践性、个性化、生活化的优质语文作业成为语文教学一大重难点问题。众所周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视域下,语文教师为小学生所布置的课后作业通常是以书面形式为主来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与夯实,许多小学生必然会将语文作业看成一种巨大压力和沉重的负担。这种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多数小学生认为语文作业极为复杂、繁冗且耗费时间、耗费精力。学生不仅会对语文作业失去应有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抵制性与厌恶感。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解读政策内容与主体思想,进而彻底改变传统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形式,对课后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与升级,进而让课后作业不再局限和拘泥于书面形式,而是能够通过多样化、多元化、多渠道的布置策略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它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对语文内容进行深度讲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婷.浅谈小学语文游戏化趣味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44-45.

[2]马兆祥.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0(06):105.

[3]甘柳玲.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的相关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2020(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