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创新小古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创新小古文教学

刘微微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小古文具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意蕴丰富、节奏鲜明的特点,特别适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立足文言文具有的情趣美、语言美、情感美和理趣美等特点,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中充分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核心素养;创新

一、在读写中建构,提升语言素养

1.花样朗读,体会音韵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积累、整理、交流这三个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提升阅读能力,强化情感体验,形成文言文语感。阅读是提升语感的好方法,所以教师要组织开展花样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并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分角色诵读、配乐诵读等都是适合选用的好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所以诵读更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把握以读促悟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意思,感知语言,体会文言现象,体会情感,领悟哲理,这样才能在诵读中自主体会并感悟文言文语言的奥秘。

2.创意写作,迁移运用

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不仅要积累语言,更要引导他们尝试迁移运用。在学习小古文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区别,并试着创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言文创意写作活动,如续写、扩写、围绕留白处展开想象等。在写作中,教师不必过于在意文中的文言文用词和语法是否准确,只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热情即可。

在学习《自相矛盾》时,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对于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笔者设置了难度和关涉点不同的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选项一: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续写:“如果你是那个卖武器的人,你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己摆脱困境吗?”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用文言文或白话文来写作。选项二:结合故事的内容,融合现实生活经历进行创作,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自相矛盾”的事情,尝试有条理地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有学生选择了第一项,他将自己掌握的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用到了创作中:“楚人不善鬻,然却善相人。转而相人,身羸弱者,鬻其盾,以护其身;身强健者,鬻其矛,以对其敌。旋即鬻尽。”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却表达了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他认为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才能让大家都感到满意。

若是条件允许,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到个性化的创意写作游戏中,如可以展开写作接力活动,每人写一句话,看看整合起来会构成什么故事,又如可以引导学生抽取写作的关键词,在创作中必须使用抽到的词语。这些活动都十分有趣,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在想象中发展,提升思维素养

1.猜测,引导个性理解

思维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小古文的同时把握作品主旨,体会其中的情感,尝试提出质疑,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思维能力。为了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先从猜故事入手,给学生讲述小古文的开头,然后引导其猜想后续发展,再展开对比阅读。这样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对作品产生个性化理解。在以后的阅读中,他们也会先自问问题,然后再进行阅读,逐步形成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杨氏之子》时,教师问学生:“如果你是杨氏之子,当对方说出‘此是君家果’的时候,你会如何应对呢?”有学生尝试猜测后续发展,认为:“我觉得这应该是对方和我开玩笑,我会一笑置之。”也有学生提出:“我可能也会回应一个笑话,但是却不知道具体该如何说。”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课文,看看杨氏之子是如何回答的,并说说其回答的巧妙性在哪里。有学生提出:“杨梅的‘杨’正好就是姓氏的‘杨’,而‘孔雀’的‘孔’,也正好就是‘孔子’的‘孔’。我觉得这个孩子十分聪明,他不仅知道孔子是谁,而且还能有针对性地回答。”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看看能否运用相同的方式回答问题。有学生想出“未闻陈皮乃陈氏之皮”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猜一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尾,也可以猜测情节发展。小学生往往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而小古文内容精练、情节跌宕起伏,比较适合学生参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抱着“玩”的心态接触文言文,积极展开互动交流,他们的感悟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

2.表演,鼓励批判发现

小古文故事性强,若只是直接翻译内容,那么很容易损失掉其中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编写剧本的活动中来,根据体会到的深意,尝试扩充剧本容量,将文字中的意蕴演绎出来。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抱着批判的眼光阅读小古文,说说古人的观点是否正确,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是怎样的,借此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情节性很强的小古文,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该作品表演出来,并说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要想成功表演,学生首先应将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同时还要深入理解孔子和两名孩子的性格特征,然后才谈得上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有学生在表演中展现出了孔子不耻下问、谦虚好学的形象。在学生表演后,教师又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分析这篇文章:“大家觉得这两个孩子的说法是否正确呢?究竟是哪一点让孔子产生了困扰呢?”学生在理性思考后认识到:“其实这两个孩子的说法都不正确,他们感受太阳的方式不一样,一个用视觉,一个用触觉,自然会得到不同的感受。但这样的感受都是片面的。”还有学生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考虑问题比较单一,没有综合其他方面,其实日中比较热不是因为太阳距离人近,而是因为早上太阳斜射地面,而中午太阳直射地面。”

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最好能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作品的精髓。

三、在鉴赏中丰富,提升审美素养

1.创设情境,品味志趣美

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古文中获得启迪,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陶冶性情并塑造心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如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让他们进入作品的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借助情境进入与文本相似的场景,他们就能更好地品味其中的真谛,从而多层次地感悟文本,理解人物,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

2.文白比较,品析音韵美

比较阅读是将相近或相反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并把握作品的特征,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在阅读小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文白对比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与小古文有相似点的课内外文章,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在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纯诵读、翻译、背诵的教学模式,而应充分考虑文言文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拉近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用有趣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改变小古文遭受冷遇的现象,让学生爱上小古文,学好小古文。

参考文献

[1]张星.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上), 2021(03):78-79 .

[2]刘浪飘.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浅析[J].文学教育(上),2021(03):114-115.

[3]许春霞.部编本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05):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