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伍天培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第三小学 561200

摘要:在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一门关键的学科,教师要提高对此门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能只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中,更应该让学生进行课程的有效实践,从而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使其可以建立更好的道德品质,继而帮助学生,使其能真正成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素质,促使学生的思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可信赖的接班人,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加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参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实践水平的人。

1德育培养概述

《墨子》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以德树人、德育优先一直是教育系统秉持和传承的教学理念。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又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德育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培养必须跟紧时代的脚步,从小学生抓起,理论结合实际,明确德育培养的目标,向内化为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向外化为实际行动和生活表现。德育培养的内容应紧紧围绕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体,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系统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1]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落后

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甄选的教材内容比较滞后,基本上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如此,致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活力等。而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维灵活,这种枯燥、滞后的教学内容常常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2]

2.2教学活动深度不够

课堂教学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实践道德认知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主,没有对小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导致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使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不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小学生空有理论却无处使用,缺乏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道德教育的培养困难重重。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

3.1创新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趣味性。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播放贴近生活、以德育为主题的短视频、广告、漫画等,并要求学生分组扮演情景喜剧,引导学生对视频、漫画中的案例进行点拨评价,教师从旁辅助,以此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或者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平时生活中的案例,教师制作成视频,与学生共同分析,从中提炼德育内容,如此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到公园、广场等地表演道德情景剧,完成活动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情景剧背后的道德品质与德育内涵,增强学生的课程认知[3]

3.2重视文化引入

随着物质文化逐渐丰富,学生随时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互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是十分不充足的,学生的精神文明构建明显不足,对道德的认识比较肤浅,思想十分浮躁,容易产生错误的观念。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文化的引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文明,了解物质背后存在着的深刻思想,让学生学会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可以使文化深入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在无形当中起到德育的效果。

3.3建立生活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视构建生活化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用贴近小学生真实生活的事例辅助课堂教学,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活跃课堂氛围,不再把道德与法治当成空洞的理论。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小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寻生活中的案例,唤起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了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小学生回归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让小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身边发生的热点问题,从中获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深化对道德教育的理解

[4]

3.4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德育最终目的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动,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不能在口头上说说,而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地去做。教师可以使用实践活动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可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践行正确的道德标准,将道德标准外化成为具体的行动,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结合德育的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5]

3.5实施家校共育

想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么就要通过长期的系统培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但是,这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只有落实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一个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并不是每天都开展相关课程与活动。因此,想要保证学生能在教育为前提的要求下,实现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的配合,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其全面成长。对此,为了有效发挥家长的榜样力量,需要将课堂延伸至家庭,并使家长与学生都成为教育的对象,这样才能让家长发挥自身的力量,积极与学生沟通,并通过有效的互动,以家长的行为影响学生,并由学生激励家长。这样一来,二者的共同成长和互相促进,形成一个“互相影响,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6]

结束语

新课程的改革实施过程中,要求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情景,并将德育知识融入其中,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课程的感染力。由此可见,研究情景教学与德育的结合具有实际效用。

参考文献

[1]翁娟秋.探究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54.

[2]周晓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15):67

[3]杨华.立足学科素养建构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89.

[4]涂全民.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期).2021.

[5]刘志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J].天津教育,2021(26):38.

[6]金慧姝.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