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

张改丽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洛阳 471822

摘要:思政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因此思政教育要承担起引导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两者都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本文主要剖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面临的挑战,探究通过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动机制。


关键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逻辑必然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主要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理念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可靠、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的是单一性思想教育教学工作,很难实现创新性启发,故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来了解创新精神的意义。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下,很难培养出满足当前新时期背景下多样化需求的人才。教育教学过程中,顺应整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对创新型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为学生的日后就业提前打下良好基础。日常教学中,通过模拟创业,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起来讨论,加强“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指导作用。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与课程的融合,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本身整合了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内涵、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等内容,更需要加强“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导向,引导高职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内在一致性

1.教育目标上的内在契合性。

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奠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创造台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既要认真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已被证实的实践真理,又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上改进创新,不断总结和创造新经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创新创业发展目标,设计创新创业发展规划,同时更培养其脚踏实地、不畏失败、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内容上的相互贯通性。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本身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以及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对教育对象发展变化的成长要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广泛性、具体性和发展性。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育目标决定的。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共同集体备课时,可以相互配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共同激发学生的知识共鸣和价值共鸣,而课程思政的重点环节是挖掘思政元素。

3.教育方法上的相容性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思想沟通、谈话交流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文,载体模式日益丰富。方法创新推动下的机制建设日益完善,在实践的探索中日益创新。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的本质特征的发展,在多元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学生全面发展、人才综合培养、社会经济进步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之在不断丰富改进和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着眼于解决大学生成才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关注大学生面临择业、创业方面的发展困惑。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从理论层面帮助学生完成构建,更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巩固和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方法上都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关心人的实际需求和个人利益,理解与尊重个性差异,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由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才可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而实际上一些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创新创业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般挂靠于其他部门,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课程边缘化。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队伍,多由辅导员和相关专业教师兼任,所授课程也多是围绕各专业教师自身所研究领域来讲授,真正把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的专职教师较少。同时,结合我国特色的本土化教材编写还未建立系统化团队,这些问题都凸显了目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不够充分、不够深入、不够务实,影响了社会实践经验总结和新理论的形成。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足

由于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上的不明确,许多学校并不重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各高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尚在摸索期,没有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形式较为单一。部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虽然将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但学生的覆盖面少,并且只是关注形式,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融会贯通。部分学生只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字面理解,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自身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开展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创业,是国家专门培养的开创型人才,这种错误认知。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和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校不仅缺乏专业型师资队伍,在资金、场地等方面也不健全,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此外,从法律层面来讲,目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保障机制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申请条件严格,政策覆盖面也窄,学生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人数仍不多。还有在评价机制、长效机制等方式的落实也尚未到位。这些都说明了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相关因素还未进行有效整合,自身机制也尚未完善和优化。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构建

(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依托省级、市级和校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挑战杯大赛培训、成立双创导师团、组织参加河南省教育厅举办的互联网+大赛专题培训等,创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意识。

“OBE”人才培养。基于成果导向等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模块化设计课程体系,构建面向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两类学习者、提供岗位群就业、创新创业、学历深造三个发展路径,实现“双精准”育人。并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不断加强和其他高校、企业的联系,建立创新创业专业型师资队伍。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加强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实训设备改造和开发能力、专业建设和开发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修订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打造教师双师素质。

(三)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动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是由各工作环节组合而成,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因此,构建整体联动机制,校内联动和校外联动齐抓共管、全面协调,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特点制定创新创业工作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到教学、科研和就业中。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王占仁,吴晓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贡献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8):33-37.

[2] 宋妍,王占仁.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38-41.

[3] 张秀丽,武毅英.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互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07):42-46.

[4] 李容胜.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71-73.

[5] 吴嘉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8.

[6] 王宇,李成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138-141.

[7] 彭秀梅.如何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智库时代,2020,(03):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