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孩子规则适应与独立性的引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幼儿园学前教育对孩子规则适应与独立性的引导

贺晓燕

青海省西宁市青海省军区幼儿园 810000

摘要: 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是除了家和父母以外最常见、最熟悉的场所,也是接触规则、教育、独立自主等信息的第一步。幼儿一旦进入幼儿园,也是形成了从“心肝宝贝”进入到需要在生活中“独立”存在的小个体的过程。对于社会意识层面的规则渐渐开始有了新的认知和行为上的显现。因此,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更何况是人生的基础,那更是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独立性、规则意识

  1. 引言

幼儿园学员的年龄一般都集中在三到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正在快速发展,但是幼儿大多都是全日制管理。一天中多半时间都在幼儿园内,和同学、老师打交道的时间远远多于家人。幼儿们需要走出去接触新的事物、新的小伙伴,在这样的小社会中,他们如何独立成长、适应来自外部的新规则以建立内心世界新的秩序,变得尤为重要。规则,有时感觉是一种来自外界的束缚和枷锁,但是其实更多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各个维度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一旦内心积极的新的秩序建成,那么幼儿后期正确的教育引导则是水到渠成的。

  1. 如何在学前教育中让幼儿适应规则

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幼儿们过早的接触网络和电子产品,接受的讯息更加繁杂,且未进行正确的筛选、引导和梳理。另一方面,幼儿的新知识大多在模仿阶段,家长日常一个不注意的小行为,就可能在幼儿心中烙下深深的痕迹,继而影响以后的发展。再加上现阶段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长的过度宠溺,很多新的规则的适应就变成了一个大问题。

例如:进入幼儿园第一天,突然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变得哭闹不止、拒不入园;又或者入园后,处于对陌生环境的惧怕,产生压抑不安,甚至展现暴力动作来抒发心中的消极情绪。这个时候再要给幼儿引导新的规则,就会变得无比困难。因此,想要帮助幼儿有效的培养规则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

首先,作为幼儿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想让幼儿“听我的,照着我说的做”,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是好奇心很强的,经常是“十万个为什么”,教师在帮助他答疑解惑的同时,其实已经在幼儿的心中建立了一个可信的形象。在加上,幼儿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好奇和热爱,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趣味性,在游戏活动中去渗透讲解规则就变得会更加顺利,容易接受。无论是脑力游戏、图像游戏还是体力游戏,都有既定的规则。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时,“不能掉队,不能插队,不能推搡其他小朋友”被捉到都算出局。这些规则在游戏中适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所以幼儿们可以利用在游戏中获得胜利的好胜心,就更加注意规则的使用,而越是获得更多的胜利,对于规则的认知就越坚定,好感度越高。三到六岁的幼儿,很关注周围的人做了什么,继而跟着模仿,对于胜利的渴望和规则的向往会更加浓厚。长此以往,这些规则会在幼儿的内心世界慢慢烙下深刻的痕迹。

  1.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学员受年龄和身体、智力的发展限制,对于教师的内容表达,一方面不能快速吸收,另一方面不能全完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因此,在面对幼儿的教学和沟通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有耐心和宽容理解。例如:一次开放性的看电影活动中,教师打算观察班上的孩子对于动画片中的谦让和团结的事例,能否意识到其背后的含义,并观察孩子们对于这种活动性课堂的感知度如何。在这过程中,教师将吵闹等细小的行为都一一记录,等回到教室后,才开始给孩子们做分享。一开始,回答的声音此起彼伏,很多都在揭露自己看到的不好的行为。有人说“我看到某某在偷偷说小话,某某在扯别的小朋友头发”等等。然后就请大家开始发表感想,很多小朋友回答,说话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听课,对别人很不礼貌。说小话的孩子就会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对别人是不好的,会有点害羞,反而也会记忆深刻,后期会逐步减少这样的行为,甚至完全杜绝。因此,一开始的不正确、不规矩的行为,只要耐心引导,就能“拨乱反正”,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来慢慢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和对错认知。

三、幼儿园如何引导并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家长们更多的开始关注孩子的培养和关爱。但在三到六岁的阶段,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行为能力,几乎所有事情一味包办。导致幼儿一进入幼儿园,什么事都不会做,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但因为幼儿一天在园区内的时间基本长达10-12个小时,白天的上课、活动时间都在园区内,那么需要在幼儿园中速成基本的生活认知和基本技能就变得极其有挑战性和必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

  1.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其独立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经指出:“环境是重要的,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中,都可以插入培养幼儿独立性的内容,从而使他们在其中获得成长。教师要先引导着幼儿先进入独立的道路,再来谈长期发展。幼儿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进行数字运算比拼、独立制作手工贴纸、主题绘画比拼等等课程内容,都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孩子,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耐心教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也可以举行家校分享会,让父母亲人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蜕变,给予信心和动力。再者,可以阶段性的开展体验一日父母的生活活动,让幼儿们尝试独立完成洗袜子、做饭、打扫家务等部分基础活动,增强幼儿对于成人活动的认知,并建立独立自主发展的动力。

  1.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环境中培养其独立性

幼儿在园区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方方面面的成长必备技能。可以开始从一些自己吃饭、换衣服、睡觉、刷牙等基础技能开始培养,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转变。虽然刚开始,可能会出现衣服穿反、吃饭速度慢等等状况,但都是从无到有的必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更多的耐心、细心、暖心,来帮助孩子们成长。让幼儿渐渐习惯独立自主的认知、熟悉独立的活动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小个体,并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内心得到满足和愉悦,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事物。

总结: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更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尊重不同的个体差异,培养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之星。每个人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父母和教师都是孩子早期成长道路中的指明灯,未来的路,注定要孩子自己去走,去创造。前期教师做好引导规则、规范意识,并和父母沟通协作,共同帮助孩子成长,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启燕,幼儿因学前教育对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J].好家长,2018(80).

  2. 纪明莉.寓教于乐一一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8-159.

  3. 申秋霞,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对孩子规则适应和独立性的引导[J].好家长,2017(51).

  4. 董雪姣.“懒”老师与“勤”孩子: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性的培养[J].当代学前教育,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