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与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基于移动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与构建

严娟

西华大学 四川成都市 610097


[关键词] 移动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价值观

[ ] 构建基于移动教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引领思想的重要途经。文章以提高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强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为目标,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及现状。并就构建基于移动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体系提出制定全面移动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拓展移动教育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宽度、移动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三点建议。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进行整合、延伸的行为。其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作用,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强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性、便捷性、交互性特征。就其丰富性而言,互联网汇集海量教育资源,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网站、APP、公众号各具特色。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促进信息共享。就其便捷性而言,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与传播速度具有显著优越性,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在C端进行呈现,相比于传统教育手段更加契合现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就其交互性而言,基于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一对一”精准投递,具有明显交互性特征。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个性化需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年轻人学习方式多元化同时,鼓励使用者加入互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实现针对性教育内容供给。二是提升内容质量。网络平台教育内容多元复杂,泥沙俱下,新时代年轻人追求高质量精神文明内涵,低质内容面临淘汰。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更加注重内容质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性与创新性。[2]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条件。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生活各个领域,政治教育与网民精神生活高度融合,生活化特征明显。[3]

(三)移动教育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各高校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多限于传统说教形式,缺乏针对性,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4]且各个平台之间缺乏协同机制,无法有效对受教育群体形成制约。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教育认识不足。部分网络教育工作者网络意识较弱,不能将思想教育内容与网络实时信息相结合,难以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二、移动教育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移动教育满足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为主体,灌输式的传授方式。移动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更加多元化,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大众传播。新生代群体追求利用网络话语表达自我,享受民主氛围,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及自身诉求,对传统价值观提出质疑。这一形势下,移动教育打破“1对多”的教学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与传授主体平等对话创造了条件。

(二)移动教育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典型应用学科,对于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把握网络舆论阵地具有重要作用。能否贴合大学生实际生活,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移动教育理念的发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提供了条件。移动教育可以满足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多元化要求,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顺应新时代“碎片化”信息传播模式,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自觉性,使得思政教育更具感召力。

(三)移动教育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体验式教育

自我教育多指在自觉的基础上,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接受教育,改造思想,提升自身认知,是在原有思想品德的基础上,教育自己、认识主观世界的过程。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提升与发展。移动教育则是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移动教育过程中,青年学生能够对自身生活、国情世情、个人修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基于移动教育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路径

(一)制定全面的移动教育管理机制

完整的移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当兼顾教师、学生、教育资源三个方面。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教师能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收到提醒。其次,教师能够在约定时长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解答。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端向学生发送教学活动内容及通知。最后,教师和学生能够同步接收学校发送的教学活动通知。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则相应包括向老师提出问题、浏览过往问题与解答、查询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接受教学活动通知四个方面。

[5]对于教育资源而言,基于移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当具备对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存储、分类、评价的能力。同时,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及奖励制度;探索实施移动教育服务积分制度,对达到不同层级的教师给与不同层级奖励;注重不同学生需求差别;让师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二)不断拓展移动教育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宽度

目前,国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朝着专业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也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相较于国外,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国家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导向,教育内容缺少创新性。高校移动教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开拓新形式,探索新方法;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和宽度;实现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把移动教育作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引领的专业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

(三)移动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话语权越来越强大,青年学生尤其会被各类信息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移动教育相结合。对于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账号,加强宣传,持续输出优质思政内容,扩大账号知名度,吸引更多关注者;加强与学生社团、兴趣部落合作,扩大账号影响力;鼓励开展与青年学生兴趣特点相契合的思政教育内容,打造具有生活气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江苏高教,2021(2):32.

[2]张雷,许和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实困境”及其和谐统一[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35.

[3]胡树祥,赵玉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6).

[4]蒋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73-74

[5]赵坤.基于移动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管理机制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6):27


作者简介:严娟,1990.12.8,女,汉族,籍贯:四川南充,学历:西华大学研究生在读,学校:西华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