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陈佳

岳池县罗渡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广安 638309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应用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门诊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8例,随机分组,电刀组34例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刮宫组34例患者行刮宫术,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电刀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刮宫组(P<0.05);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刮宫组(P<0.05);且感染、子宫穿孔、术后出血、宫腔粘连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刮宫组(P<0.05);以上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应用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少,疗效好。

关键词:宫腔镜;电刀切除术;子宫内膜息肉;疗效;安全性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引起的,是妇科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好发于3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该疾病可引起患者月经量、周期规律异常,严重可导致不孕[1],故而其影响不可忽视。子宫内膜息肉的确切诊断标准是宫腔镜检查,首选治疗方法亦是宫腔镜下行息肉摘除术,本文对收治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与刮宫术对比治疗,研究方案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门诊2021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8例,随机分为电刀组与刮宫组,每组均34例患者,电刀组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31.08±4.19)岁;平均病程为(1.37±0.82)年;刮宫组年龄为22-47岁,平均年龄(31.55±4.26)岁;平均病程为(1.13±0.7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宫腔镜学与图谱》的诊断标准纳入患者,排除凝血异常、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患者。

1.2研究方法 电刀组行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患者全麻并取截石位,消毒巾铺设后不同型号扩阴器扩阴,使宫颈暴露,常规对阴道及宫颈消毒后再次逐步扩张宫颈,直至置入宫腔镜,镜下观察宫腔内息肉位置、数量及大小,电切环从根部对息肉进行切除,并对创面电凝止血。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抗生素一次。刮宫组行刮宫术,患者局麻并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及扩张宫颈步骤同上,刮匙对内膜息肉进行刮除,手术结束后常规护理。

1.3观察目标 ①对比治疗有效率;Ⅰ级:术后行超声未见病灶,症状消失;Ⅱ级:术后行超声未见病灶,症状明显改善;Ⅲ级:术后行超声仍可见病灶,症状改善。②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③对比两组感染、子宫穿孔、术后出血、宫腔粘连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均以(x±s)、(%)表示,并行X2、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比较

表1示,电刀组治疗总有效32例,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刮宫组治疗总有效率(82.35%);电刀组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24%,明显低于刮宫组复发率(29.41%);两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复发率比较[n(%)]

组别

n

Ⅰ级

Ⅱ级

Ⅲ级

总有效

复发

电刀组

34

27(79.41)

5(14.71)

2(5.88)

32(94.12)

3(8.24)

刮宫组

34

17(50.00)

11(32.35)

6(17.65)

28(82.35)#

10(29.41)#

注:#为与电刀组相比,P<0.05

2.2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表2示,电刀组手术时长(31.46±4.49)min,较刮宫组短;术中出血量(39.26±6.20)ml,少于刮宫组;住院时间(4.84±1.17)d,较刮宫组少;三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x±s)

组别

n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电刀组

34

31.46±4.49

39.26±6.20

4.84±1.17

刮宫组

34

45.27±5.13#

53.97±5.93#

6.75±2.04#

注:#为与电刀组相比,P<0.05

2.3两组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3示,电刀组感染2例,无子宫穿孔、术中出血患者,宫腔粘连1例,总发生率8.82%;刮宫组感染3例,子宫穿孔1例、术中出血患者1例,宫腔粘连1例,总发生率17.65%;电刀组明显少于刮宫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感染

子宫穿孔

术中出血

宫腔粘连

总发生

电刀组

34

2(5.89)

0(0.00)

0(0.00)

1(2.94)

3(8.82)

刮宫组

34

3(8.82)

1(2.94)

1(2.94)

1(2.94)

6(17.65)

注:#为与电刀组相比,P<0.05

3.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发病因素是妇科炎症,炎症长期刺激下就会导致内膜增生、凸起,甚至对宫颈管与宫颈口造成压迫,导致出现明显的月经异常、腹痛等表现[2]。该疾病是育龄期妇女高发的疾病,数据统计35岁妇女人群中发病率约有8%-35%[3-4],药物治疗通常不能拥有最佳疗效,为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多选用手术治疗方案,本文将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与刮宫术进行对比,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显示,电刀切除术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刮宫组,差异有较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认为: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应用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少,疗效好。

参考文献

[1]刘杜娟,杨娜娜.宫腔镜手术联合球囊压迫止血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9):86-88.

[2]李代红,刘匀慧.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1,29(01):19-20.

[3]李清醒,张琳.宫腔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与安全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2):1997-1999.

[4]石灿.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