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陈彪畴

甘肃省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734306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农村的离婚率也在增加,而且在这些离异家庭中,儿童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农村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绩点。家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儿童的心灵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和探究影响农村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因素,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对策

单亲家庭指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虽然年龄已满18周岁,但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在我国,许多农村家庭的男性由于生活所需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小孩和妻子在农村。夫妻长期异地,对感情的相处上频率减少,彼此的沟通和隔阂上会增多;其次,务工男性的工作一般偏体力活重活,具有一定风险性。如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男性因为工作事故离去,也会造成单亲家庭的存在。单亲家庭,尤其是农村单亲家庭出现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无法回避的是都可能对家庭中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希望社会各界引起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也应该正确地引导儿童,为他们的未来撑起一片天。

一、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性格方面

长期父亲或者母亲其中一方的缺位,对家庭教育来说,特别对孩子的成长需求来看,影响是消极的。家庭中父母的角色不同,也有性别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父亲的缺位,女儿在性格上更容易敏感脆弱些,不够自信。

另外,许多农村单亲家庭的儿童长时间生活在闹不和的家庭中,面对家人的分歧,缺乏家庭应该有的关怀与引导遇到困难时更多可能得到的不是引导,而是责骂和批评。所以儿童态度悲观,容易关注事情的消极面,不懂得如何处理事情,遇到事情容易焦虑急躁,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上比较敏感,不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

自我意识方面

农村单亲家庭相比于正常家庭,家庭结构上以及家庭经济的原因,大多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儿童,父母以及老人的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受教育程度不高,容易给儿童造成不正确的自我认知,比如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农村的女孩从小受到外界的评价与期待和哥哥弟弟可能不一样,导致她们产生心理压力,也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自我认可,对儿童成长的幸福感和自我接纳影响是负面的。

二、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用心观察,发掘儿童特殊需求,做一个“明”师

用心发现班级里面的单亲家庭儿童,留意他们的动态,主动走进儿童,关心他们。用真心坦诚的交流和主动倾听换取孩子的信任和敞开心扉,做学生重要的支持者。以朋友的身份相处,接纳儿童身上存在的不足与缺点,亲其师信其道,要做影响学生的人必须先做孩子喜欢的人。在交流教育的过程中触动心灵,静待花开。

他山之石,善用机构专业建议,做一个“智”师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专门的心理教育学习资源,获得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及时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继续教育课程,加入社区讨论,学习名师和有经验同行的处理之道。以便能够对症下药引导单亲家庭学生逐步养成自信心、自尊心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增强单亲家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家校合力,协调家长积极影响,做一个“容”师

保持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与家长协调沟通教育一致性的重要性。需要对家长有同理心,理解的前提下,要信任赋能家长,重振家长的信心,结合具体家庭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目标,让家长明白孩子成长不仅仅是成绩和温饱,还有成长的心理需求、尊重与爱。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督促家长也做个有心人,善于自查和观察儿童的变化背后的原因,不轻易地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选择正面管教的方式,推荐家庭教育的公众号与资源方便家长同步学习。

抓实德育,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做一个“能”师

学校教育需要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落实课堂的教学和活动,将教书与育人的结合起来,渗透人文关怀,帮助儿童在课堂找到自信与力量,积极面对存在的现状。同时,还要加强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道德情境,理解他人的不容易,学会尊重身边的人们。单亲家庭儿童在情感上可以在班级中获得关注与存在感,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长善久失,恢复他们对生活的信心,重新建立幸福感,接纳自我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单亲家庭儿童,平时要发挥他们的优势来克服劣势。学生的家庭情况窘迫。平时不爱说话,容易偏激,同学们和他相处不是很愉快。作为教师要注意在沟通了解后学生的长处,借助班级活动发挥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信和获得感,有的时候可能就是一次小小的机会,就点燃了一个孩子的希望,换来一次深刻地改变,一次重要的觉醒。

拥抱自然,走出校园付诸实践,做一个“践”师

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自然、社会都是儿童成长的舞台。拥抱自然就是多带儿童去接触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丽与精彩,唤醒儿童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感染与感动孩子的内心。教师首先是一个幸福的人,才能更好地带动孩子们寻求幸福,要保持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不是让他们逃避问题和困难,而是学会与问题共存,面对问题,敢于直视和寻求解决的办法,学会接纳与改变。走出校园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家人,在助人的过程中也是在发现和调整着自己,完善性格,呵护心灵幸福成长。

综上,农村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与参与,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需要多方保持沟通与协作,发挥教育最大的力量。时代在改变,肩负在教师身上的角色也在不断改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育,更要把握素质教育的核心,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乐此不疲地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反思和总结,努力做好儿童心理健康的守护者,要坚守教育阵地,继续实践探索有益经验,及时引导和帮助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全鑫.农村单亲儿童心理健康及学校干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0):239.

[2]李世俊.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教育策略[J].家长,2021(12):6-7.

[3]肖飞.家校共育,单亲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策略[J].家长,2021(09):4-5.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单亲家庭儿童教育对策及研究》、立项号:GS[2018]GHB172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