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偏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3

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偏误分析

楚亚杰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450018


摘要: 应用文包括书信、电报、启示、文书等多种类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应用文写作是其学习生活中应该具备的非常必要的基本技能。本文系统分析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存在的偏误及其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实质性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公文;词汇;语句

应用文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语言类型之一,应用文的发展源远流长,与文字产生时间基本相同,应用文写主体机关、单位、个人,是用于处理公私事务,具有一定惯用格式的文体。应用文可分为公文及处理国家和集体事务所采用的文体,和私务类应用文及个人日常应用文书。应用文具有实用性的语言特征,对工作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进步,对于人才实用性的要求提高,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有更高的职业水平。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应用型的人才为目的,因此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必不可少,是学生将来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求职与日常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应用文的写作不仅仅应该是一门理论课程更应该应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应用文写作的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存在着偏差错误,院校应用文课程开设不够合理,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未能在校园里得到充分的培养。高职院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应改革教学模式,让课程设置教材应用与教学环节和学生应用文技能培养相互衔接,提升学生基本技能。

一、高职学校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才大量涌入市场,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更加注重以实际就业为课程设置的风向标,注重专业课和就业培养课程教学。然而应用文写作技能虽然是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实用性、应用性强,但是课程专业化程度较低,处于专业课程边缘化科目,不受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视。同时,学校聘用的应用文课程教师,大部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应用文实际写作应用的训练和经验,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讲解大多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内容生搬硬套,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讲解多为纸上谈兵,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应用文的理解狭隘僵化,不够深入。从学生自身角度而言,学生对于大学学习的理解本身就存在偏差,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更加注重提升本专业职业技术水平,对其他领域的技能培养兴趣不足。同时,应用文写作较为枯燥,不同于其他文学类课程具有赏析文字,品读文章的趣味性,应用文写作更加注重严谨科学,部分学生将应用文单纯视为普通论文,并没有对其进行单独的训练,日常积累不够。由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对应用文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技能薄弱,导致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存在诸多偏误。[1]

二、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存在的偏误

(一)应用文写作专用词汇偏误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要素,词汇是构成行文语句基础,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词汇的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文章语义表达是否正确,关系到行文是否符合逻辑。应用文写作其应用型要求的特殊性。要求写作用词必须规范、严谨。公文专业词汇的应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文是否能够发挥其本该产生的效果。然而学生平时接触到严肃庄重的正式公文的机会较少,在日常写作过程中使用词语多追求华丽词藻,而不会过分重视遣词造句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在面对形似或者意思相近的词语时,不能准确的区分词语之间细节上的语义区别,难以区分日常用词和公文专用词。以常见的公文语句为例“会议的议题有五项”,本句中不应用“议题”,而应用“议程”;“二月三日来函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复函如下”,该句中则应使用“收悉”而不能加“已”;“……该同志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本句中不得使用“该同志”,而要使用“本人”。公文专用词要注重其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也要考虑是否符合行文感情基调和情感色彩,不追求文采斐然,而力求严谨精确。在应用文公文的写作中,细枝末节的偏差最能体现个人应用文写作能力,公文术语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追求精简,准确,注重质量与效率。[2]

(二)应用文写作语义偏误

汉语博大精深,汉语中有许多相近词句表达的却是截然相反的意思。公文写作最注重其准确性,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语义表达准确,基于本文内容写作的基本感情基调,严格遵守语法逻辑,选择合适的用词,充分注意和把握公文词语的特点。语义偏误可分为表意模糊、用词欠准确、词语感情色彩偏误、语义不够精炼四类,较为常见的是表意模糊的问题。公文写其准确性的特点要求对于时间的表述必须精准到具体的年月日,要定位到具体的时间点,因此在行文过程中不能出现“上个月”、“去年”、“前一段时间”等诸如此类模糊的时间概念。但是由于学生过去对行政公文接触较少,每一文种的具体学习过程,也仅仅是粗略的学习了两三篇例文,因此信息输入不充分,导致术语词汇量极其有限,有些用词重复也难以选择合适的替换词语,写作习惯不易改变,模糊性表达在应用文中出现较多。

(三)应用文写作句法层面偏误

语句由词语和词组排列组合而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句写作有一定的章法,应用文中对于语句的逻辑、语序等语句的基本组成内容,都有着更加严格标准的要求。常见的应用文写作在句法上存在的偏误主要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存在歧义等问题。其中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问题较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日常口头表达的错误习惯、缺乏句法常识,没有意识到语序排列的差异会带来语义及表达效果的不同,句法错误虽可能不会影响语义表达,但不符合句法规则,不符合应用文写作规范。[3]

(四)用文写作过程中的语篇偏误

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的雨,偏偏误大概包含应用文主题不明确、文章指代错误、行文衔接错误、引语不当、行文结构不明等类型。应用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语篇连贯性强,不仅在词语和语句之间有明确的逻辑词进行连接,其深层含义也有潜在的逻辑连接。然而在学生写作应用文的过程中,经常存在语篇偏误,例如“由于XX煤矿人身伤亡事故,为了加强所有员工的人身安全…….”该句则是错用了“由于”,应该使用“鉴于”。虽然两者都是强调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强调的是原因,“鉴于”强调的是结果。这是典型的语篇偏误中的关联词偏误。

(五)应用文写作中词语搭配偏误

词语搭配偏误主要包含动宾搭配偏误、主谓搭配偏误、定中搭配偏误、状中搭配偏误等,是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之一,应用文严谨,专业性的学生也大多从应用文专用词汇的层面把握,很少有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查行文逻辑是否通畅,语义表达是否出现赘余,更难发现应用文写作中词语搭配错误。例如,“这场活动是在严寒的气温中进行的”本句中,“严寒”修饰“天气”而不能修饰“气温”,定中搭配偏误;“为了更好的维护会场环境的整洁”该句中“维护”不能搭配“环境”,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该将“维护”改为“保护、保持”。

三、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存在偏误的原因

(一)学生应用文基础不牢固

应用文属于应用型文体,要求精准严密,不得大量使用平常文章常用的比喻或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润色修饰,因此需要用到大量的正规专业用语。而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基础不够扎实,词汇量较匮乏,并且应用文写作时不能使用大量修饰手法润色文字,只能使用专业性的词语,严格文章逻辑。平时积累不够,掌握的专业性词汇较少,同时日常用语不良习惯导致行文中出现句法、语法的错误,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学校学习过程中,把应用文写作当成课程作业敷衍了事的情况大量存在,自己不注重加强训练,缺少实践操作练习。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应用文写作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求职谋生的基本技能,然而,高职学校设置应用文课程多为理论课程,课堂上多注重应用文概念和写作方法的讲授。与实际的联系仅停留在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任务,学生缺少实践操作。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多按照课堂讲授的写作模式,套用固定格式进行写作,思维逐渐僵化。

(三)教材的选用不科学

在进行系统应用文学习之前,学生接触到的文章大多是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常见的文体,写作也多用精美华丽的辞藻修饰,学生接触专业性的文章较少,对于应用文没有系统的概念。高职学校采用的应用文教材大多为外文翻译教材,针对性不强,与实际的结合度较低;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也多把基础性、专业性的知识杂糅在一起,缺少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结构,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完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写作思维僵化

由于部分教师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生搬硬套,强调应用文写作的格式化、固定化、规范化,教学模式僵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写作应用文时思维僵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阐述清楚应用文的性质、文体,一昧强调应用文专业性,不利于学生对应用文形成晰的认知。学生在写作应用文时认为应用文写作仅仅是套用模板框架,根据模板生搬硬套,换用主语,在老师教学的影响下,禁锢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过分注重格式,不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导致应用文写作逐渐趋于僵化,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四、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改革教材

教材是老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情况。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首先要改革教材。编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接受应用文写作的模式,同时要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科学的知识框架体系,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3]

应用文写作本身具有严格规范性,学习写作较为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乏味的照本宣科,灵活运用教材,不要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逐章逐句讲授,而要在充分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把整个教材看做一个整体,按照课程安排的需要分模块讲授,适当调节教材内容的详略,增加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让教材和课堂合二为一,学生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学透吃透教材,掌握整体的思维结构,形成有连续性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改革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课堂多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上课模式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应用文写作此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凭老师自己单方面的输出知识,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文课堂上,应该更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把趣味性和实用性两手抓,要考虑到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也要注重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是否有利于专业教学的优化升级。教师可以根据应用文的特征,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扮演,担任不同的职务,站在实际工作岗位的角度写作应用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体会到应用文写作对日后工作的帮助,并且有助于加深记忆,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身临其境的感受应用文职业需求,既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理论知识,也能在模拟实践中进行写作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改革考核制度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检验手段,但是应试化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掌握真正的知识,学生仅根据考试内容进行复习,不利于掌握结构性知识体系。因此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考试中,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扩大考试范围,运用考试的手段促使学生在日常多积累应用文知识素材,弥补学生公文专业性词汇不充足的短板,通过考试强制性手段有助于规范学生写作的格式。同时,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卷成绩采取各占50%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加大日常学习的训练力度。考试出题减少死记硬背的背诵默写类题目,多增加创新性、逻辑性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开放性题目,增加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四)强化学生基本语言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应用文写作偏误的主要问题大多是由其基本语言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公文词汇搭配有其特有的标准,学生在生活中需要增大词汇量的积累,多阅读应用文,多积累专业公文词汇,注意用词的专业性、准确性,不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随意用词。应用文写作,行文逻辑严密。学生应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区分口头语与书面语,运用准确的介词、关联词,将词句联系成一个流畅的整体。[4]

五、结语

应用文写作技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代表个人素质能力水平的高低,是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毕业生求职面试的傍身技能。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在学校锻炼应用文写作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写作偏误主要是专业性词汇使用不当、语法语句错误的问题,对其偏误的分析,不仅暴露了学生自身基础不牢、积累不够的问题,同时也暴露了学校应用文教育的不足之处。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应以使用性为导向,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实际密切联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静.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语文学刊,2012(21):84-85.

[2]吴艳梅. 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偏误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

[3]李大严.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存阅刊,2018(19):109.

[4]焦文选.应用文写作偏误原因及策略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