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育技术 实现作文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3

巧用 教育技术 实现作文创新

顾秀娟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阳第五小学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将从创设情境,营造想想氛围;提供素材,丰富作文源泉;排序选择,追求新颖主题;音像诱导,创作寓意童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想像 创设情境 音像诱导 排序选择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又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义不容辞地提付起培养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责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而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想像是作文过程中最重要的智力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教师就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指导、引导学生写作,使学生能“言为心声”,而摆脱“没东西好写”的局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创新教育开创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对作文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媒体。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想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在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想像氛围;提供素材,丰富作文源泉;排序选择,追求新颖主题;音像诱导,创作寓意童话四个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创设情境,营造想像氛围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其实就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人人都是创新之才”一样,创造能力的种子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未必合适的土壤条件使之萌发。作文教学点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这块土壤,让全班学生能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思维,开展合理想象。

1、激发兴趣,促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驱动力,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学生将来成长的起点。鲜明生动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枯燥的文字变为具体的图画。现代教育技术声像皆备,图文并茂,我们可以借助教学图片,通过教师简单的操作,创造丰富的教学情趣,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作文。由于现大多数作文题目内容是抽象的文字形式出现的。例如“写一种动物”等,这并不利于初学作文的儿童的训练,于是,教师就可设计投影图片,让主体以图画的形式来展示。如要求写动物时,屏幕上展示了是几种常见的动物(小兔、小狗、小猫等),其中除了真实生动的图像,还有关于这些动物特点的简单介绍,我们学生可以选出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然后依照老师指导,按一定的方法来观察、口述。并且比一比谁说的好;最后经过老师指导,把口述内容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进行比赛,看谁的好。

2、激发情感,打开想像之路

作文教学不仅需要语言文字为基础,还要以情感为基础。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感情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意识心理活动一般都是在精神放松,心情愉快的状态中进行。正是这种无意识心理活动,是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达流畅,因而不感到作文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时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情感的火花,那么学生就会充满激情,畅所欲言,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例如在教学作文训练《我爱妈妈》时,教师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以及运用电视《妈妈再爱我一次》中的片段。音乐声初起,学生就会随声跟唱,饱含激情的歌声牵动着学生的心,,以及画面上的一个个感动人心的场面,使学生置身于画面之中,入情入境,让学生感到“情景即在眼前”,“我即在情景中”,体会到情感。此时,教师就可把教学过程向深层推进,用投影图片显示一个学生家长在雨中背着孩子上医院的照片。彩色鲜明的画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教师用录音机放当时家长的内心独白,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从而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强烈的共鸣。同时又对那些平时不听妈妈话,老爱跟妈妈顶嘴的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了,强烈的欲望,促使他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称赞自己的妈妈,形成一个情感的高潮,但学生的发言内容都只局限妈妈冒雨送自己上医院看病。此时如何来打开学生的思路呢?教师引导学生说:“难道妈妈只会为你做着一件事情吗?并适时把课前收集的有关家长爱孩子的照片投影显示,学生思维受到启发,想像之路顿时开阔起来,发言内容遍及方方面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状况。

又如教师可利用音响等媒体进行音像作文,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欣赏《羊肠小道》能引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粗听、细听、复听之后,把自己对音乐所描绘的场景理解转化为语言文字。有位学生在欣赏之后写道:“羊肠小道蜿蜒曲折,又窄又陡……只见薄薄的雾、淡淡的烟飘得老高老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凭着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展开了自己的想象翅膀。

二、音像诱导,创作寓意童话

童话创作是想像性作文的一种,又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教师运用声音、图像教学手段进行诱导,能引发学生写出内涵深刻的童话。

例如:投影显示毫无关系的两幅图,一个作开头,一个作结尾,要求学生根据平时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创造性想象,在他们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编出一个有意义的童话来。如开头一幅图上画着一只美丽漂亮的毛、高傲自大的公鸡,结尾一副图上画着一只鸡毛脱落、一副狼狈样的“可怜公鸡”。 一个学生根据这两幅画变了一个童话:“美丽自大的公鸡,常常用自己美丽鸡毛和鸡冠去讽刺、欺负那些相貌难看的小动物,还好吃懒做,经常做坏事,激怒了森林之王狮子命令士兵把美丽的公鸡羽毛给拔掉了。美丽的公鸡最后成了一只人见人厌的丑公鸡。”又如:教师可运用录音机把几种动物的叫声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编出童话。如给学生听小鸡的叽叽叫声,拍翅膀声的录音。有一个小学生根据母鸡拍翅膀的声想到了凶残的老鹰,写成了一篇题为《母鸡救小鸡》的童话。

三、排序选择,追求主题多样性

教师可从平时积累的“材料库”中选几幅图片,用实物投影让学生进行自由拼接或组合成一段话进行口述,或选择其中有关联的几幅,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编出新颖别致的故事,这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一种极好的途径。

例如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练习5中第7题有四幅图:一只足球,破碎的玻璃窗,一只翘起大拇指的手,一叠纸币。教师就可把它们制成图片显示,在学生充分考虑、讨论后,指名学生上台排列顺序,并请安排好的同学自己说出故事大意,一个学生编出两个故事:(1)星期天,小明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踢足球,球飞起打破了邻居的玻璃窗,大家掏出零用钱,凑足赔给了小明的邻居,并道了歉,邻居叔叔翘起大拇指说:“你们真是勇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2)小华上街去踢足球,路径孤老人家,发现他家的玻璃窗破了,就掏钱买了玻璃并按上。正巧,假日小队的同学来帮孤老搞卫生,得知此事,翘起大拇指称赞小华。


四、提供素材,丰富作文源泉

曾听到一个小学生说了这样几句话:“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躲过作文课,胜于吃蜜糖。”这句话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小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其实,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东西写是最主要的一方面。而原因是因学生观察不仔细,或者不善于观察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学习知识的主要感官是视觉、听觉,其中眼睛的感受力远远大于其他器官。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投影、录像、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题材,启迪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开展广泛想象,为作为提供丰富的源泉。

教师投影显示“一件打满了补丁的衣服”,要求学生据此写一篇作文,一件画面,学生就更踊跃发言:“现在还有这么旧的衣服,这么旧的衣服是谁穿的呀?”“这件衣服共有11个补丁”,“这么土气的布料,好像是很久以前的衣服”,“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用这种布料做成的衣服,好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衣服。”其中一个学生坦率地说:“这么破的衣服,早该扔了,还留着干什么?拖把上的布料都比这好看!”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否定:“肯定是有用的,否则老师为什么让我们看呢?”老师听见了,说:“有道理,它确实有用,那现在请同学们猜猜看,它到底有什么用呢?是什么时候穿的衣服,谁穿过的呢?”这下,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热烈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发挥想象。有的说:“这是文物,保存在革命历史博物馆。”有的怀疑:“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烂,它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的呢?”还有的十分诚恳地说:“这肯定是贫困地区的人穿的衣服!没有条件做新衣服,于是,这件衣服从爷爷手上传下来,爸爸穿了儿子接着穿,虽然很破了也舍不得扔掉。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他们脱贫致富。一副投影片,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也为作文打下了基础,不会觉得没东西写。

邓小平曾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将来的世界是开放的,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综合能力和多元化的人才,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符合未来的要求。所以必须重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握时机,大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及幻想,从而培养出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来建设我们祖国的将来。



参考文献:

【1】《创造方法学》 刘思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教育教学文萃》 黄长城 气象出版社

【3】《创新教育万例 创新教育万忌》 华 长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个人介绍:顾秀娟,出生日期:1984年2月,女,汉族,浙江浦江人,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方向:小学教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