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桂林市五通镇为例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 以桂林市五通镇为例 1

陈毓 孔繁恒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而把孩子留守在农村的家里。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日常管教,导致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也日益突出。经实地调查,发现导致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善以及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等。针对该现状,本文认为可以从国家、家庭和学校三方面进行预防。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国家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

一、五通镇留守青少年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桂林市临桂区的处于无人监管的农村留守青少年人数为33人。虽然这一数据第一眼看上去留守青少年的人数人少,但仔细研究发现还隐含着一个前提条件——无人监管。在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无人监管的人数占比较少,属于极个别情况。而大多数农村留守青少年是有人监管的,只不过是由年迈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代为看管。从调查发现,农村留守青少年人数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庞大。而庞大的农村留守青少年数量,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严重。从法院系统每年度判处的14-25周岁的青少年罪犯人数看,超过30万的年份有5个,分别是1990年的332528人,2006年的303631人,2007年的316298人,2018年的322061人,2009年的302023人;低于20万的只有1997年的199212人。2015年判处的青少年罪犯人数为236341人,排在第19位。2整体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体现了我国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效。但值得重视的是,在我国刑事案件发案率总体降低的前提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1. 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的缺失

所谓留守青少年是指因其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中的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因其父母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监护责任落到老人身上,导致留守青少年在其最需要父母陪伴和价值塑造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引导和关爱,从而使其产生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心理方面。而且由于没有父母对其价值观正确的引导,农村留守青少年极其容易走上歧途,引发社会问题,即在一定程度这是留守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

且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青少年缺乏与父母的沟通,这使其性格变得脆弱和敏感,极其容易滋生负面情绪。还有老人们处于对其没有父母的陪伴而产生的同情,对其极其宠溺,对其产生的不良行为选择忽视,最终造成其孤僻又狂傲的性格,为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埋下了种子。呈现低龄化、留守周期延长等特点的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面临着亲子监护责任的缺失和代理监护的失效,这揭示出留守儿童在快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的巨大成长风险。有些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严重的品德、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更多的留守儿童是逐渐长大后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来到城市,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流动人口大军,由于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不少人会成为犯罪的后备军。

(二)学校教育的不善

学校一味地以升学率为目标,崇尚“教”大于“育”的教育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当代青少年所接受的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往往是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教师对于学生的法制道德传授也往往是以一种“教”的方式进行的,天然地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于仍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造成其反感,难以令其找到内心的认同感。3同时在我国现今的教育基础下,学校会更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差生。而农村留守青少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等,造成其学业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比不上其他学生,从而沦为了差生。其敏感的自尊心遭到了挫伤,甚至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 留守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淡薄是留守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而造成该种情况主要有两种原因:

  1. 法律知识获得途径有限。由于大多数留守的青少年在初中阶段便已辍学在家,其获得法律知识教育的途径极其缺乏,主要只有:电视、电脑、手机等。同时其也主要知道杀人、抢劫、盗窃是属于犯法,但对于其他的违法行为一概不知。

  2. 普法机构“形同虚设”。虽然大多数村委会里面设置有“法律援助中心”等普法机构,但是其“形同虚设”。以五通村为例,尽管在村委会里面设置有这些牌子,然而进去后却没有人。

  1.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预防

  1. 国家预防

在青少年保护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1. 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而经济的发展能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当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后,农村青壮劳动力就可以就近就业,可以留在青少年身边,以身为教,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此外,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能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帮助农村青少年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2. 完善社会综合治理。一是建立健全农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组织机构;二是完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制度;三是净化文化环境,加强对文化载体的监管,为农村地区提供众多娱乐场所,例如图书馆、体育场等,丰富农村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1. 家庭预防

    1、发挥家庭的预防基石作用。我国古代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家训,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家长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多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加强对其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学习。家长应该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加强沟通交流,更了解青少年的内心想法,使其形成良好的品格。

    2、优化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监护人,父母应该改变“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的叛逆时期,打骂的教育方式只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于解决问题和教育青少年无益。同时也不能对青少年放任自流,应该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交流,对于其造成的错误坚决予以纠正,不能为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提供条件。

    (三)学校预防

    1、课程设置均衡。在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设计中,针对法律知识的课程安排应该占据较大比重,而德育教育也应该贯穿在其他学科当中,例如:语文、历史等学科。

    2、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推进青少年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第二成绩单”即道德学习档案。鼓励青少年参与学校集体获得、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将其行为计入道德学习档案。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该举措不仅可以使这一部分辍学的农村留守青少年继续接受教育,而且可以令其掌握一门谋生的收益,使得他们真正融入社会,从而减少其实施违法犯罪的机会。

    总而言之,只有真正将国家预防、家庭预防和学校预防三位一体结合起来,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1 基金项目:广西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资助“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桂林市五通镇为例”(项目编号:202010595163)

    2 肖建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困惑及法律对策》,《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3 曹丽君:《学校生态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犯罪预防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