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渗透·延展——谈美育因子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融合 ·渗透 ·延展——谈美育因子在科学课中的应用

叶丹林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 317525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也逐渐得到了重视,而科学课正是在素质教育影响下诞生的一门课程。而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通过教学活动促进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才能借助科学课教学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课;美育渗透;教学活动

英国科学家麦卡里斯特说过:“现代科学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就是许多科学家都相信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够引导他们到达真理。”而在我国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实现美育因子的融合、渗透与延展,则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培养,进而促进科学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美育渗透在科学课程中的载体

(一)科学制作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科学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模型装置的制作,学生们不仅能够融入并加深自身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更能通过对模型装置外观的设计来表现出自身的审美方面的认知。因此,在将美育因子与科学课程进行融合、渗透与延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在科学制作的环节上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所制作的装置在符合科学远离的情况下实现自身创新能力与审美意识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动力小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在学生进行“动力小车”的设计制作的时候,引导学生参考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现实中是汽车、赛车或动漫中的各种不同的车型,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动力装置的同时选择使用不同的车型,比如赛车型的小车整体空间较小,就可以使用依靠自身弹力的橡皮筋来使小车运动,但由于橡皮筋的力量相对较小且难以持续,因此不适合驱动一些相对较大的小车,此时就需要更换其他的动力装置。通过美育因子的引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不仅掌握动力小车的动力装置对车型的要求,更能在设计出具有独特美感的小车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动力装置,从而使学生制作出更快更漂亮的动力小车。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一种对人类发散思维进行有效表达的图形思维工具,不仅可以将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使用相互链接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能够实现对人体左右脑机能的充分运用,从而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常识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列举,并将有关系的科学知识进行链接,进而是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整合成为一张独特的思维导图。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一理念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在进行科学课学习的时候能够具备自身独有的个性化色彩,帮助学生放下“我不一定是最好”的心理负担,进而让学生根据自身对于美的认知与理性的规划来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1]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制作小船”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学生们所了解的与“船”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对于学生而言,每个人对“船”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但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学生们就可以在对“船”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作出带有自身审美特点的,造型独特的小船。不仅如此,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整理,学生们还能够更好的发现自身在审美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小船的外观和功能进行改进。

(三)课外实验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当中,课外实验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科学课教学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验证的,只能让学生在生活当中通过长期的观察与积累实现对科学知识的内化吸收。以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种凤仙花”为例,学生们需要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后自己在家进行凤仙花的种植、养护与观察,而这就属于典型的课外实验内容。而在课外实验内容当中将美育因素进行融合、渗透与延伸,就可以长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良好的培育。

二、开展美育渗透的要点

(一)给与学生空间

在设计美育渗透的科学课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在自由的环境当中生根发芽。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关键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着简洁的“关键词”来完成科学课的相关作业,从而使学生远离以往作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进而使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创造力、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的成长。

(二)引导学生表达

在进行美育渗透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表达,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了课程活动之后借助班级演讲、作品展示等形式来表达自身在科学课活动当中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表达,不仅能够树立学生心目中的自信,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使学生心灵当中的美感得到来自其他同学的欣赏与评价,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灵感。

(三)给与学生鼓励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当中,美育因子的渗透并不是一节两节课程就能够完成的,为了保持学生对美育渗透科学课的积极态度,教师就应当在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使用“放大镜”找寻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不断的改进。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激发对于科学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更能够使学生灵活地在科学课的教学当中发挥自身的创意创新能力。

三、探究审美教育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除了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进行设计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审美教育的探究。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其性格好恶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和情感认知,在抓住审美教育的共同性的同时区分出每个学生审美趣味的差异性,才能在科学课教学当中更好的实现美育因子的渗透,使学生学会欣赏美、品味美、创造美。

结束语:

作为当代教育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与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当中,美育因子的融合、渗透与延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更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与审美品位,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付荫霞.寓美育于科学课教学之中[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01):1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