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抽样工作的风险分析与防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食品抽样工作的风险分析与防控研究

第一作者张波,第二作者,胡科

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


摘要:为有效降低食品抽样工作中的风险,对食品抽样工作中已出现的风险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性措施。在此次试验中,提高抽样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企业内的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在抽样检查前做好一系列的抽样准备措施,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促进抽样信息的交流转换,要求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提高抽样调查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食品抽样工作中的风险,从而确保抽样工作的防控研究。

关键词:食品工作;风险控制;食品管理

食品抽样是针对食品餐饮的质量管理的手段之一,食品抽样是食品检查中的基点环节。对食品抽样的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对在食品抽样之后的审查与检验等环节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食品抽样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工作中抽样人员会面临一定的规范风险以及废样风险,此外,还伴随着一定的廉政风险。为了有效地规避各类风险,就需要抽样人员分析风险的产生原因,通过逐根溯源的方法,总结规避风险的经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案,有效的降低抽样工作中的风险。

1我国食品抽样工作中的问题

1.1抽样不均问题

在实际的食品抽样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抽样不均的问题,这与当年的企业生产量和每个企业的生产量差距有关。例如某省食品企业的数量多,地理分布不均与以及生产质量参差不齐、生产规模不一。在这种现象背后,是抽样人员由于企业的地理分布位置不够详细,有的企业所处的位置较为偏远,抽样人员难以准确的寻找到厂址,以及抽样人员在抽样过程中没有通过更多的批次和数量进行抽样有关。一部分的抽样企业对食品检验不够重视,此外,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形成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意识,没有意识到食品检验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抽样人员在对食品进行抽样的时候,此类企业往往比较抵触,常会做出一些敷衍和抗拒抽样人员在生产线上进行抽样的举动,抽样人员就难以取得合适的样品。但是规模较大,法律意识较强的食品企业对食品抽样工作较为重视,抽样人员在工作中会获得更高程度的配合,因此就能够抽取到更多的样品。这种现状让现阶段的食品抽样具有了不均匀的特性。其次,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不一样大,库存量多少不一,在抽样人员对企业存货进行抽样时,各个企业所存的食品货物的多少会影响到抽样均匀性。此外,在实际的抽样工作中,出于地方性的保护政策,抽样企业的当地政府会认为抽样人员应当减少抽样,这也是抽样不均的原因之一。

1.2抽样的代表性问题

在抽样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抽样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会对后期的食品检测与监管产生不利的影响。抽样不具有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抽样失败。在抽取混合产品时,抽样人员没有按照合理的方式将食品混匀抽样,而是直接选择了整体食品进行备样。这是由于抽样人员本身对将要抽取的样品的性质不够了解,没有掌握足够的抽样分类知识,导致自身专业素质不够强。此外,由于流通市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抽样人员在取样时也会由于被抽样单位的疏忽而取不到合格的食品样品。其次,即使取得了合格的样品。在样品的储存过程中做不到规范的储存与转运,也会导致样品不合格。在样品的储存中,主要有检查前的储存与检查后的储存。在食品检验前,抽样人员需要将样品保存完好。在食品检查完毕后,由于会存在有些食品企业怀疑检验的可靠性,要求对样品进行复检的情况,相关人员也要负责保存好检验后的样品,避免样品产生破损,以此提高食品抽样的可靠性。

1.3食品检验中的废样产生原因

由于食品检验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在检验过程中,由于检验人员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就有可能出现检验人员抽到同一样品或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批次的样品的情况,因此会产生一定废样。另外食品检验中的分类问题和储存问题也会影响食品检验质量,导致废样产生。

2提升食品检验质量的措施

2.1提升食品检验的规范性

提高食品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可以从对食品检验工作进行标准制定以及保证检验程序的规范程度出发。具体措施为可以以相应的食品检验机构为基础建立网上信息监督与公示平台。可以由检验机构对平台进行维护,让食品检验信息能够有足够的整合基础,提高抽样检验单位整合食品抽样的信息的效率和能力,从而能够减少重复检验和漏检的概率。同时资源的整合也能够让各地的食品检验机构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各地食品检验机构共同进步。食品检验机构本身也要重视自身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以及管理方面的创新,要在企业自身的合理承受范围内更新自己的专业技术,把测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视频检验的质量提高。

2.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从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工作督察制度,促进检验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出发,可以在食品检验的每个关键环节安排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也要建立与员工工作有关的奖惩制度,要保证该类制度对员工有合理的奖励措施,能够促进员工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工作。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来促进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例如可以通过选派员工进入管理制度合理,员工素质较高的食品检验企业进行学习以及在企业内部进行统一的学习以及工作日常中的考核等方式对员工的专业素养进行培养。另外还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员工的廉洁精神。

2.3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需要由相关部门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规范,要重点整治食品加工企业中的各类乱象。食品质量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现场勘察和访问的方式对各类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的生产环境以及各个生产环节如原料选择、原料质量把控以及加工生产、合格品标准制定、残次品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对不符合规范的部分进行及时的指出,并要求企业进行改正。可以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学习,要求各企业学习食品标准法律法规,掌握法律法规的变化,根据制度调整企业的生产。企业本身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要让参与食品生产与管理的人员都能够掌握足够的生产知识,熟知食品安全标准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企业本身的生产中,也要设置质量监控人员对生产进行管理,以此保证企业的生产质量。

2.4加强廉政管理

抽样人员对于加强自身的廉政思想建设要加以重视。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保障。抽检人员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将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工作基础。在工作中,要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廉政教育,根据食品检验工作的特性对工作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相关部门在聘用员工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测试,将有正直三观的人加以聘用。根据廉政风险方法的重点环节对容易出现风险的节点进行规范化的制度引导,促进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性。

总结

食品抽样是针对食品餐饮的质量管理的手段之一,食品抽样是食品检查中的基点环节。对食品抽样的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对在食品抽样之后的审查与检验等环节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提高抽样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企业内的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在抽样检查前做好一系列的抽样准备措施,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促进抽样信息的交流转换,要求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提高抽样调查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食品抽样工作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韩世鹤,高媛,刘斯琪,等.2019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结果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4).

  2. 冯智艺.食品安全检测抽样环节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食品,2020(5).

[3]徐文君.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现代食品,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