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当前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问题与对策

朱晶晶

济南市南山仲宫街道西郭小学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研究新生入学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对规章制度、课程教学、人际关系、集体生活四个大方面的不适应,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改进课堂学习、融入集体生活及家庭教育方面提供参考策略,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促进小学新生的入学适应。

关键词:入学适应;小学新生;幼小衔接;对策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明确提出:“儿童的基础教育问题可确定为启蒙教育,是必不可少走向生活的通行证。”[1]对儿童来讲,接受小学教育,意味着他即将开始新的人生,适应与否,对儿童影响巨大。因而,让学前儿童顺利进入小学接受小学教育,尽快适应小学生的生活,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也是学校教师的愿望。

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取济南两所学校的80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家长合作,完成本次调查的问卷。并对一年级的各任课教师及小学校长进行访谈,以便获取更加深层的信息。

一、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调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一)小学新生入学适应的调查结果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反映最多的课堂纪律问题。约13.5%上学迟到,11%的学生有上课去厕所的问题,35.4%的学生上课随便说话。在学习习惯上,老师反映有80%以上的儿童无法保持长时间的正确坐姿,握笔姿势也是多种多样,在完成学习任务方面,一开始会有学生不明白学习任务,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另一方面,在人际交往和生活技能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85%的新生都能很好的适应,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起关系,但还有约6%性格较内向的儿童会有不适应的现象。

(二)小学新生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

儿童入学后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要接受正规的学科学习和任务,难免会在儿童心理和情绪上产生压力。特别是一些心理脆弱,依赖心理强的儿童,面对严格的纪律要求、正规的教学形式和相对严肃的新教师会产生恐惧和畏难情绪。概括起来,新生的适应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点:

1. 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学校纪律的不适应和作息制度的不适应。

(1)对学校纪律的不适应:尤其是课堂纪律的不适应,例如坐不住,不能长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很多学者认为,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的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大约是15分钟。此外,有些学生则玩弄自己的文具、书包,或者跟同学讲话,做自己的事情。尤其是性格比较活泼的孩子,纪律观念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课下没有充分的学习准备,在上课时往往会引出一些混乱,影响整个班级教学。

(2)对快节奏的作息制度的不适应:例如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早起困难,有些孩子反应中午睡不着,午休时间相互嬉戏打闹,导致午休不足从而使下午上课无精打采。

2. 对学科学习的不适应:

新生一入学,面对正规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会产生好奇新鲜感,积极地探索,另一方面,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又会有一定的压力。如有些新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并对其语言表达不适应;面对新内容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对学习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对在幼儿园已经接触的东西表现出厌烦态度等等。

三、增强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适应新的规章制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其良好品德的养成,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对于规则也缺乏系统的认识,必须给予适当的引导。

1. 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灵活施教

一年级的儿童肌肉水分多,容易疲劳,保持长时间的坐姿很困难,可以在上课期间适当穿插一些小活动,使他们可以得到放松;儿童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对间接经验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在一上课的前十几分钟来讲解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曾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儿童模仿力强,教师就应以身作则,以模仿行为去影响他们。儿童的自尊心强,爱表扬,爱听好话,教师就要尽力地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 ”[5],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组织教学活动。

2. 树立榜样,言传身教

在养成儿童良好习惯时一定注意:无论何种形式的语言要求或榜样示范,第一次提出时,一定要以正面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先入为主,明确标准。此外,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表扬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遵规守纪的学生,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可以受到表扬的,以此激发学生去积极模仿,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另外要注意“身教重于言谈”,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做好表率,为儿童提供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促进交往,建立积极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

1. 师生关系的建立

事实证明,能否拥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适应影响重大。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教师要积极热情的关心儿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之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应实行多元评价,挖掘每位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融洽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同伴关系中的地位,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同伴关系的建立。

2. 同伴关系的建立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交友指导,指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真诚相待,共同克服困难,共同进步,建立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要特别关心那些同伴关系不良的学生,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得以参与到集体中,感受班集体的快乐和温暖,从而让学生能够逐渐的自主的融入班级,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归属感。

(三)培养归属感,融入班集体

班集体是一个小社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品德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建立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氛围。

1. 组织班级活动,加深集体意识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尤其是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建立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才能共同克服困难,共同进步。组织多种班级竞赛活动,在各个班级的比赛活动中加强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树立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2. 实施班级岗位责任制,发挥学生主动性

班级岗位责任制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履行责任能力,树立“爱岗敬业”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渠道。[6]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对班集体的重要性,体验到履行责任时的自豪感,取得成绩时的班级荣誉感,逐渐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出一批有责任心、有责任执行能力、深受同学信赖的班级领导班子,从而带动全班学生团结互助,提高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整个班集体的素质。

结语

目前新生入学适应与以往相比,已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早教机构的增加,家长教育观念的逐步转变等都为儿童入学适应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还存在城乡差距的问题,在乡镇和农村地区入学适应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论有多少好策略,最重要的还是策略的执行意识和能力,只有引起重视,并用实际行动和爱心去执行这些策略,真正的重视学生的切身感受,才会不断促使新生的适应,也才能在实践中发现更好的措施,不断改进新生适应。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9.

[2]赵春芸.企业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学校生活情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6.

[3]杨敏.从哈克教授的幼小断层理论看法国的幼小衔接措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