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

顾月明

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215123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应以统整知识结构,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使学生学会学习;紧扣学情,以素养层面为中心,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构建练习层次,重起承转合,强化巩固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整体素质;学习;自学;探究

引言:

在学科教学中要实施核心素养。初等教育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学会自主、学会探究等。只重视成绩和技能在表面上的进步还不够,要把这些素养的有效落实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同时也应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在小学数学中,一项“抓手”即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强调单元整体模块教学,实质上就是注重方法的迁移,注重举一反三,注重批判性探究,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与核心素养之间相辅相成,整体效益越高;学生整体素质越高,学科整体素质越高。

一、统整性的知识结构,把握整体逻辑关系,使学生学会学习

从实践来看,统整性的知识结构,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必将使掌握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有效。这种“统整”就是“学而学”,这种统整首先要表现在单元知识内部的统整上,作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编制单元结构,通过对单元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合理地安排课时,确定符合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其次,根据知识结构安排教学次序;从慢到快、从自主到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合理划分课时,明确了具体的递进教学目标。第四,要把统整工作做得更好,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老师要注意册和册的“接合点”。在“定位与方向”学习方面,低年级注重培养学生方向感(包括上下左右等方位识别和明晰),而中年级则强调“东南西北”(包括东北等夹角方向)的把握(包括东北等夹角方向),高中阶段重在对“方位与距离”的理解(包括坐标系统中知识方面的统整),这是一种既有重叠又有分支的概念,同时也是递进和螺旋上升。在单位和单位之间,“各单位”并非“独立”,而是“提升点”,必然包含在整个视野中的延续性、转折和递进;例题和例题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定有“生长点”。所有这些都应成为单元统整教学应考虑的因素。对教师来说,将这些内容有意识地融入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课堂教学,帮助教学改革的精细化发展;对于学生来说,由于随时间而变化的单位拆分、交融,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掌握了知识,洞察了原理,澄清了迷雾,了解了其内在机制,从而使学习的乐趣和效率都能得到提高。

有人说:“把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就是这种“有机结合”的过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紧扣数学的三维目标,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基础的迁移效果。通过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新课与旧课的联系和区别;透过适当的教学语言与活动,帮助学生适应与同化,引导学生透过观察、思索、讨论、沟通,以自己的方式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维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与核心素养。

紧贴学习段学情,围绕素养层面的设计,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该年级段的学生均应学会自学,这正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在一年级数学比一比的算术教学中,学生对规则的理解、运用与判断能力的掌握,到了二、三年级要有哪些要求,这就需要表现出差异性;又如,“图的转换”这一内容,不同的年级其侧重点不一样,平移也好,对称也好,不管怎么说,都应在年龄特征与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选择,都应“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取得内在联系和结构上的统一”。

从实践上看,紧贴学情,围绕素养的层次设计,分层次进行教学,这样从整体上而言,兼顾各层次学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当然,也能更好地让核心素养落地。身为老师,应成为不同学段学情的观察者,仔细观察不同学段各知识点的衔接情况,看是否存在缺陷和弱点,这样就能把知识联系在一起。

搭建练习层次,加强巩固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探究

单元整体模块化教学还应体现在作业的统整设计。作业设计时,要准确判断学生差异的类型及成因,然后设计分层作业,包括复习作业、巩固作业、新增作业和扩展作业;让其作为一种递进、联系、整体的操作体系,才能把差异植根于单元整体教学中,使之成为解决学生共同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资源。这类作业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发展性、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等特点,在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举例来说,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可前后贯通,进行整体性设计。第一层次:平行四边形习题设计,将平行四边形变换成矩形,作业设计:将三角形和梯形转换为平行四边形;第二层:从不同角度实现各图形间的多维变换,如何将所有图形的面积计算转换成三角形,或怎样统一到梯形上升等等。通过这种实践,学生的探究能力自然提升,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也水到渠成。

教学练习的设计不能仅仅是“就课论课”,而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从更广泛的角度去融入结构设计。看起来简单的几个习题,却囊括了同类知识的不同侧重点,综合了相关知识的精华,从易到难、由枝到干、螺旋上升。一句话,素材或教案设计上重通盘考虑,重整体把握,重前后联系,重讲授,重关联,重连古接今。而且,对于学生学习、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整体能力,无疑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何让知识系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由分散到集中、由集中到核心,使知识结构“见木又见林”,不管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都有更长的路要走。由低到高的阶段走好这一步,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成为道路上的领跑者、参与者、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柏德华.把小学数学教懂、教活、教深[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8(05).

[2]李颖.数学高效课堂“六法”[J].学周刊,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