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3

构建小学数学“ 说理课堂” 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洪建守

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 3611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要想更好地发挥数学的功能性,就必须了解理论的来源、依据,然而这一点在考试中很难做到完全考量。为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更牢固的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采用“说理”教学法,让学生“强迫”自己去探究应用背后的原理,去寻找公式、定理的发现历程,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追本溯源,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本文将基于“说理课堂”的理念,从其对数学教学的价值谈起,并针对课堂环境的构建、生活化场景的联系、应用题的自我分析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四个方面讲述“说理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核心素养

引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一定的知识能力积累、数学思维的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然而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数学思维的养成,因为一时的知识理论的不理解并不代表数学科目的薄弱,但如果长时间无法养成数学的思维能力才会造成数学学习的艰辛与痛苦。另外数学思维对于探究数学原理、培养理性认知有巨大帮助,这才是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最高能力,即将数学“内化”成思维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习、做题的过程中能够多想多思考,教师可以引入“说理课堂”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数学学到本质,激发其数学思维能力。

  1. 说理课堂”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

数学作为理科的代表,其理论定义的表述往往要通过数字、符号或者特殊字母来进行表达,这与小学生所习惯的汉语表达模式有一定的差别,也造成了许多小学生理解认知上的困难。所以“说理课堂”实际上是让学生审视自身数学水平的最佳途径,因为小学数学作为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其很多内容的难度并不大,仅仅从应用水平和做题能力的角度并不能判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通过“说理”却可以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内涵[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概念表达出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同时也敦促学生在课堂上将听课重点放在知识的得出过程上,而不是结论的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数学学科的素养能力在每一次的学习之后都得到有效提升,而学生也能在“说理”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说理”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说理”的功能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并认识到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除法转变为乘法的规则。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来讲,唯一的重点“化除为乘”的方法理念,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总结时,就可以直接向学生发问“分数除法的实质是什么”,如果学生回答“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教师应该让学生基于分数的性质对“化除为乘”做进一步的解答。在这样的问答式“说理”下,学生不仅能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顾,同时也能让学生注意到其忽略的一些学习细节,进而让其数学学习更具严谨性、系统性[2]

  1.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说理课堂”

  1. 塑造良好的“说理”环境

塑造良好的说理环境首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因为学生的“说”需要一个轻松、平等、自由的环境,这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无限展开,才能不被紧张、拘谨限制想象力,才能发挥出正常的“说理”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也应给学生创建活泼的互动交流氛围,也要教会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让每一个人都做“说理”的执行者和鉴定者,既从他人的“说”当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也要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别人的“说”中的谬误,从而在班级体内形成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氛围,促进“说理课堂”良好环境的构建。另外在学生“说理”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人的点评都要包含优缺点的分析,并以发展的眼光及时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3]。在学生整体偏内向的情况下,教师要适当放宽标准,只要不影响严谨性,对学生当堂的“说理”应该给予关照,在课下则可以单独的和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做进一步的探讨,以让学生维持“说理”积极性的同时规范数学表达用语,强化其数学意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引导学生进行说理往往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问题引导。因此在学生“说理”意识的培养中,问题因导致课堂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优秀的问题,其本身应该是趣味性和探究性的有机结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问题设置的阶梯性,注意难度的层次性,让学生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保证思维的连贯性,也便于其更好地追溯自身的思考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兴趣喜好有足够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结合课堂内容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推动其进行知识思考。

最后,“说理”过程的进行应该是形式多样的,不仅仅可以凭借“说”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因为这对某些性格内向、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写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涉及到写我们就可以尝试更多课堂表现形式,而教师也可以以测验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检测,学生只要能言之有理,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就可以。比如《数学广角——集合》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基给学生引入一种新的“说理”方式,首先应该向学生明确集合的特性——同类填入、异类清除,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的概念,即选定一个讨论主题,再将可能的选项全部填入次级分支中,然后在对各分支进行讨论、探析。这种方法好在能让学生的思维缜密性大幅提升,同时也能让“说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能借助这种与人脑思维极其相似的书面形式将知识不断细化,不断提升理性思考能力和表达的严谨性。

  1. 促进迁移式“说理”训练

小学时期作为各学科基础知识的积累阶段,很多学科的学习内容都与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学科与学科之间也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语文学科,小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很多学生在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方面稍显薄弱,因此就需要语文的识字写字以及文章阅读训练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小学生都面临读不懂题或理解不透定义概念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教会学生实现知识的融合运用,从而促进理解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说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先讲清正比例的相关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反比例内容的自主学习:

教师:“我们刚刚学完正比例内容,看到反比例你们能想到什么?”

学生:“与正比例相反。”

教师:“怎么发现的?”

学生:“因为一个正,一个反。”

教师:“那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是正比例?”

学生:“就是两个量同增同减的关系。”

教师:“所以可以推出反比例?”

学生:“不同时增同时减。”

教师:“换句话说是?”

学生:“一个量的增加或减少引起另一个量的减少或增加。”

这其实就让学生从文字的意义出发,结合语文学习的反义词的概念,推出了反比例的相关概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4]

  1. 进行应用题“说理”教学

考虑到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成熟,许多小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比较直观,甚至很多题目只要将公式直接带入、填数就可以得到结果,这就让“说理”的重要性大大凸显。因为多数小学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是在机械地去应用知识,而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用,这对于数学的教学来讲其实是一种失败——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光要注意让学生能做对题,还要让他们做懂题[5]。比如在学习《简易方程》一节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路程问题”,此时我们会教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公式——速度与时间的乘积等于路程。在具体的应用中“两地间的路程是455km,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3.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8km,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解这道题时往往按照机械的套路进行,即设问题为未知数x,然后根据公式可以得出3.5(68+x)=455,然后解得x即为最终结果。这种做题方法虽然快捷,但是对于没有理清数量关系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错,因为学生很可能会忽略“甲车速度”这一条件而得出3.5x=455这一式子,因此在“说理课堂”我们要让学生完整的说清计算过程。首先要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路程为455km,时间为3.5h,重点在于速度分为两部分,甲车和乙车,同时注意“相向而行”的条件,最后才能得出完整算式。学生在说完数量关系的推理过程后再进行计算,内心也会更有条理,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做的每一道题都基于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同时也能避免因为马虎而造成的非智力因素失误。

  1. 培养数与形“说理”意识

前文说到,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是为意识的培养是整体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而在数学的学习中,尤其是在中学的学习里,数形结合思想是相当重要的应用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见数想到画图,见到图想到找数量关系的思维。比如“行程问题”,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对题目中的内容进行分段解析,进而从图中得到相对明了的数量关系。在初期的画图练习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边画边说,即每一步都要告诉自己这个步骤的原因、目的,从而让学生提炼数量关系的有效性大大增强,锻炼其理性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形成看题看本质的思维模式,当面对数学题目时首先会尝试用各种方法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明了化,然后本着严谨的态度对其进行抽丝剥茧,最后完成解答。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知识的应用学科,教师要认识到其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及能力的提升,一切教学不以一时的做题快慢、好坏为目标,而是着眼于学生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尽早的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掌握数学的原理,切实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殷春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屈明辉.浅析深度学习的数学说理课堂[J].考试与评价,2020,04:60.


[3]许淑梅.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J].小学时代,2020,11:46+49.


[4]李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3:95.


[5]郑林静.实现有效课堂提问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