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欺凌的家庭防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浅谈校园欺凌的家庭防控

胡进龙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小学

2021年11月28日深夜,博主“鹿道森”在微博发表一封疑似“遗书”后失联,不久在某海域发现该博主的遗体。经警方鉴定,排除他杀。从他的“遗书”中看到一个从小处在缺爱的家庭、长期受到校园欺凌者,最终未能战胜童年时期伤害带来的痛苦而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多么惨痛的教训,多么令人深思的事件!

校园欺凌已经伤害了和还正在伤害着一些未成年的孩子,给他们的一生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校园事件的频发和危害,引起了社会各部门高度关注。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纵观校园各类欺凌现象,体会被欺凌者身心受到的巨大伤害,我们无不为这个群体的成长担忧。作为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现从校园欺凌产生的因素、危害以及家庭方面防控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校园欺凌产生的因素。总体来说,校园欺凌的产生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及社会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1.年龄特征是诱因。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个体心理的不成熟,自制力较差、易冲动等性格特点是诱发欺凌冲突的主要原因。如部分孩子有极强的报复心理,将所遭受的挫折、不满或批评当成是对自己的侮辱,使其成为校园欺凌的发动者;自我辩解分析能力差,电视剧、动画片、与游戏中大量暴力桥段对孩子的误导;对哥们儿义气、血腥暴力的羡慕追捧,导致孩子不自觉地进行效仿,从中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使孩子成为校园欺凌者的主要诱因;部分孩子性格懦弱、逆来顺受、性格孤僻、内向自卑, 极易成为被欺凌者。此外,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法律维权的意识,导致欺凌现象的反复发生。

2. 家庭教育的不当或缺失,是产生校园欺凌的主要诱因之一。家庭做为人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它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作用也是其他因素不能替代的。特别是在未成年阶段,良好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完善的家庭教育,往往是导致校园欺凌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监护的缺失使得子女不良行为增加。如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父母离异等各种因素的存在,缺少父母的监管、温暖与爱,致使他们成为校园欺凌者或被欺凌者的概率大幅增加。二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产生欺凌行为。如父母不由分说的训斥、不分轻重惩罚甚至暴力性的攻击,会使子女形成暴力意识,极易产生欺凌行为。三是法制观念淡薄以暴制暴致使孩子产生暴力倾向。部分家教育理念落后,当孩子遭到冲突或受到伤害时,鼓动孩子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应对,有意无意地怂恿孩子产生欺凌行为。

3.学校管理的不到位,也是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之一。首先是学校对品德教育轻视或忽视。虽说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是影响深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雄壮有力,但成绩决定优劣始终不变。这些都致使孩子“三观”不正,不能明辨是非。其次是缺少联动机制,全面防控不力。班主任穷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对有问题的孩子缺乏及时管教;其他任课教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当被欺凌者向教师及学校求助时,不能得到及时保护或救助。再次是学校防控措施不当。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主观上是能“捂、盖、压”,轻微欺凌事件,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重大事件无法遮掩时,避重就轻,甚至推卸责任,不能正确面对。未能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客观上纵容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4.不良的社会风气助长了校园事件的发生。一是社会经济地快速发展,享乐、拜金的不良风气不同程度上侵蚀了校园文化,盲目的崇拜和模仿很容易带偏部分“三观”不正的孩子,滋生不健康的心理情绪,诱发不良行为的产生。二是网络的发达,暴力游戏、不良社交软件、智能手机的普及等等,使得良莠不分的孩子沉湎于其难以自拔,效仿暴力行为,产生网络欺凌行为。三是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心怀叵测以偏概全信息的飞速传递、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的“校园闹”、管理部门的保护“弱势群体”,致使学校在处理事件中畏首畏尾,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禁而难止又一原因。四是以教育为主,惩治力度软弱、效力不足的法律法规制度为校园欺凌的频发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发现

对被欺凌者而言,校园欺凌的危害是终身且难以治愈的。学生时代,生活在校园欺凌环境下的孩子,为了防止被欺凌,每天处在紧张的回避、逃避、躲避的状态不仅伤害到孩子民主心身的正常发育,还会伤害到孩子学业的发展、身体的健康成长。被欺凌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会变得非常消极,自尊感越来越低,缺乏自信。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社交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孩子的性格受到扭曲,学会相互勾结,以暴治暴。同情心、正义感泯灭,成为欺凌者的发动者,沦为邪恶的报复者。到了成年,也很难从被欺凌的阴影中进出,或者懦弱、怕事、滋生厌世情绪,或者敏感、戾气、产生暴力倾向不一而足。纵观“鹿道森”的成长经历,遭受过高的心理压力,对其生理结构造成永久性的破坏,致使其深陷抑郁无法自拔,最终一步步走向了冰冷的深渊。

孩子是否遭遇到了校园欺凌?从孩子以下表现可以判断:一是无故不想去上学;二是晚上睡不踏实睡不着;三是不敢在学校上大厕;四是脸上或者身上总是会有伤;五是不愿告诉父母学校的事情。当孩子集中出现以上表现的时候,是孩子受到欺凌后应激反应的表象,父母就要特别细心观察、耐心询问,逐步帮助孩子摆脱欺凌。

三、校园欺凌的家庭防护措施

孩子在学校受欺凌了,家长往往有四个错误的做法:一是给我打回去。孩子要是能打回去就不至于爱欺凌了。打赢了学会了暴力解决问题,打输了心理阴影更加严重。二是算了吧,对方也是孩子。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会让孩子一味忍让,会越来越“怂”。三是去找对方家长。欺凌别人的孩子一般心理都有些问题,家庭教育都出问题了,这样常常是治标不治本,孩子之间的问题没有解决。四是孩子就根本不告诉你,默默忍受。长期下去会在内心留下巨大的阴影。长大以后会变得抑郁、懦弱或暴戾等,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反欺凌意识。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被校园欺凌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是要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包括警察求助。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要学会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而法律震慑是最有效的。让孩子学习法律知识,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尽可能地保留被欺凌的证据,录音录像、同学见证、医院病历等等,以便追究欺凌者的法律责任。

无论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是语言上的辱骂,确定之后不要犹豫,马上报警。因为对方家长只是道歉,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警方出面才有办法,最有效果。有时候警察来了之后可能传说,孩子们之间只会闹着玩,也没太受伤,家长也教育了,这事要不然就这么算了吧。不,即便警察这样说,也不能就这样算了。孩子是没有受到外伤,但是对方随意殴打辱骂我的孩子,依据法律的规定是可以追究他的法律责任。16岁以上的是追究刑事责任,16岁以下的是治安责任。如果一立案,欺凌者就会有前科,家长才会真正地重视起来。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警方的见证之下出具保证书,保证之后不再有类似的情况以生,一旦违反保证书上的内容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被欺凌的问题。要让欺凌害怕,感受到我们的反击。这样一来也是我们对孩子的非常有力的保护和支持。

总之,校园欺凌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严肃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庭做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要履行监护职责,改善家庭教养方式,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保障。以身作则,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为孩子成长施以积极影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德行、规则及普法教育,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亲子沟通,摒弃暴力、冷漠的家庭沟通方式,营造充满爱和信任的家庭氛围,防止孩子成为校园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小学校园欺凌的治理措施分析》课题论文)



Shape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