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与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与融合研究

冯蕊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中心小学 133722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看起来是两个教育内容,而实则具有相同的本质内涵,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德,健全学生的人格,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准。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德育教育工作落实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健全以及长远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切可以渗透与融合的机会。教师要先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后结合文章的实际内容来进行德育教育,保证教学效果更好,能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就表面理解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意思,它不仅指思想品德,还包括政治品德和道德修养。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设置合适的德育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和理解,规范小学生的思想行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工作。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其中基本道德指的是经历过历史考验的,在人类社会中被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对于行为规范,指的是文明行为,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文明行为教育也是一个重点内容。由于文明行为的内容较广,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

二、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从父母的呵护之下独立接触这个世界,面临着全新的成长环境,难免会有一些畏惧和抵触的情绪,所以尤其需要小学教师和家长合作起来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孩子的导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路上显得尤其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孩子做无声的示范,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当适龄儿童进入小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后,教师则扮演起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引路人角色。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多元活动,弘扬德育内涵

若想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需要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模式来开展。教师可对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课文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较强,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课文中的德育内涵。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去深度挖掘人物的个性特征,并尝试去寻找人物身上存在的德育闪光点。这种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可将一篇具有较强德育内涵的课文当作范文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弘扬德育内涵。教师应将课文中的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鼓励学生将课文中与生活实践相关联的内容进行融合,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也可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德育内涵带给心灵上的震撼。此外,课外活动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亲身体会,会觉得周围生活的环境整洁是一种常态,并没有与环卫工人的辛苦劳作相结合,甚至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享受着环卫工人为人们带来的整洁环境。因此,在课文的内容涉及保护周围居住环境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就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去感受环卫工人的工作,也可借这个机会,对学生讲解若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劳作,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势必会变得脏乱差。同时,单纯地看环卫工人劳动,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劳动的艰辛,可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进行路面清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者的不容易。这种亲身体验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养成学生爱劳动的习惯,更可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应加倍珍惜,这也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也可在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走进福利院、托老机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大爱,使学生懂得去关爱和温暖他人。也可带领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对学生弘扬德育内涵,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烘托传统文化节日氛围

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还应当借助和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节日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从小学生自身而言,由于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但是同时缺乏主观能动性。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加强和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端午节积极组织学生动手包粽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同时,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渗透,让学生无形之中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可。

(三)通过语文课文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能够有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循循善诱,将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小学生进行讲授,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深藏于语文教学之中的德育内容能够成功地渗透进小学生的脑海中。

例如,在教师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开展德育,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文中的父亲是一名懂鸟、爱鸟、护鸟的人。教师在讲解“树林中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唱起歌来”时,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为学生播放鸟鸣叫的声音,使小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课文中“我”与父亲听到的声音有多么美妙,从而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且为此深深折服。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树林里的鸟儿鸣叫起来的时候是“父亲”最快乐的时刻?为什么文中的“我”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引出课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品质。教师在讲完这节课后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踏青”,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自然界的魅力,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份拓展作业,让学生设计一条保护小鸟的标语。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之余,也能够针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德育内容进行理解,使学生能够接受到德育的熏陶,成为一名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愿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结束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此同时,德育效果的高低,也确实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语文学科知识传授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必须找到更多机会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心得体会,获得更多价值观正确树立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健民.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与融合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0):225.

[2]唐正光.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渗透[J].新课程(中),2019(12):228-229.

[3]尤晓秋.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2019:13-14.DOI:10.26914

[4]魏培红.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18(23):73.

[5]水明花.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J].考试周刊,2018(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