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文字之荒,辟阅读之田——一年级阅读起步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开文字之荒,辟阅读之田——一年级阅读起步策略探究

吕翠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邮编 063700

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的要求和体现,新课标更是把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作为终身学习能力的体现。而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够,阅读能力有限,使得一年级阅读起步非常缓慢,不仅费时而且收效甚微。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恰恰是天然的阅读养分,本文将从阅读兴趣、大量识字、习惯养成、能力展示四个方面来探究一年级阅读起步策略。

关键字:阅读兴趣;大量识字;习惯养成;能力评价


读书使人明智,古人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是终身学习、全科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当代人安身立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当今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里,学生接受了较多无意识的碎片化阅读,视频输入等阅读方式,缺乏深度和独立地思考,导致阅读能力、思考能力、文化自信的缺失,乃至终身发展能力的不足,因而有效的阅读,为人生奠基的阅读成为语文教学乃至教育亟待夯实的基础。

一、阅读兴趣是种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都有具体的要求,其中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是不少于5万字,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无疑是“天文数字”。而改版后的部编教材,有意识地把识字和认读放在首要地位,通过情境图画、朗朗上口的儿歌、有趣的故事、文质兼美的古诗把学生带入阅读的情境中。创设情境对于低段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善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儿童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最为充沛,他们热爱听故事、对绘本图书的兴趣高涨,利用网络大量收集电子绘本教材,建立自己的绘本资源库。每天奖励师生共读一个绘本故事,还能在家长群里发一个绘本故事来促进亲子共读。把阅读的兴趣“播种”到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把读书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孩子在教师为他们建构的想象世界里“自由的飞翔”:时而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皱眉烦恼,把自己的心灵完全交付给故事里的世界。绘本打开了孩子智慧的大门!


(二)选用视听结合的课外读物培养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喜爱那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好听的歌谣、图文并茂的故事,引人发笑的改编,并且熟记于心。这些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无意识的,但是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把无意识的兴趣变成有意识的“乐读”,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多种形式地开展阅读。选择视听结合的课外读物,有利于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参与,巩固加深记忆,提高朗读兴趣。

在拼音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课文中的情境图画来找字母,写字母,还可以增加辅助拼音学习的课外教材,如《学拼音儿歌77首》,其中调皮逗趣的拼音儿歌,鲜艳可爱的插图,让孩子们沉浸在儿歌创设的情境中,孩子们用手指指着书上的字一句句跟读,在潜移默化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了字,还能掌握一些简单的词汇。例如:教g和k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时引入了儿歌,有趣的儿歌让孩子们读书趣味盎然。


《青蛙卖西瓜》 《小兔见老虎》

哥哥喂小鸭, 老猪渴了咕嘟嘟,

小鸭叫嘎嘎。 喝完咖啡夸小兔。

嘎嘎招来大青蛙, 小兔小兔穿花裤,

青蛙敲鼓卖西瓜。, 昂首阔步见老虎。

通过诵读儿歌的形式,把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直观展示给孩子们,课本的知识点在儿歌中得到反复练习,同时逗趣的儿歌也大大激发孩子们开口朗读的兴趣。

二、大量识字是养分

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韩兴娥老师,在课内海量阅读的教学实验中指出,低年级阅读要突破识字关,一年级的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那么识字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如何大量识字?如何提高识字兴趣?如何巩固识字效果?答案——读书。读一切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儿歌、顺口溜、绘本、歌谣、甚至看识字动画,调动一切感官参与,用手指指读,随文识字,定位认读。一年级孩子阅读速度慢,时间长了容易分心,指读能使孩子更专心。教师检测利用定位认读,让孩子们圈出所听到的词汇,或者正确读出所指的字词,并及时给予学生奖励和反馈。儿歌读熟了,字词过关了,再不断地补充课外阅读,读书和识字相辅相成。

(一)多用指读定位识字

如:利用唱儿歌的方式学课本中第一课《上学歌》,孩子们先唱两遍,再读一读,把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再用手指指读,重头唱一遍,把它记住。老师考一考:出示“学校”,学生不会读,即刻回到原文中,把歌谣唱一遍,当唱到“我去上学校”,马上就能知道原来这个词语就是“学校”。通过这种方式认字,对于孩子而言,简单又有效。

(二)定时检测促进识字

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中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但掌握的程度仍需教师的把控,因此设置每周的识字检测,对孩子们阶段性识字程度有更清晰的了解,对孩子们识字进度有更精准的把握,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如每周定时举行低年级“识字检测”活动,由教师或者家长志愿者作为考官,从孩子们现阶段读的书中抽取词语组成试题,比赛形式是一对一指读,每个学生把试题中的词语逐一读准确即算过关,由老师或者志愿者登记分数,再把成绩单交由语文老师汇总每个孩子的识字成绩,在班级里表彰识字快、阅读多的同学,极大鼓励孩子们多识字,多读书。每周科组内再总结各班识字成果,做经验分享交流,推广好的识字方法,推进低年级识字阅读进程。同时,在班级里建立识字检测小分队,利用小班干部帮助识字弱的孩子,一帮一效果更为显著。

三、习惯养成是耕耘

何为学?何为习?何为乐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要经年累月的坚持,只有把学习转换为习惯,才能乐学多思,学有所成。一年级学生犹如一张白纸,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要趁早培养,并持之以恒,耕耘于阅读的天地,把阅读变成自发自觉的行为习惯,方能推动阅读进程,为高年级的阅读奠定坚实基础。

(一)活用拓展延伸阅读

课内习惯养成,逐步突破识字关的同时亦坚持群文阅读。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主题,都能进行拓展阅读,一年级语言知识点的训练十分重要,因此拓展阅读当辅助以识字、拼音、课文的学习。如朗读儿歌教识字,学习“哥哥”的“哥”编儿歌:

上也可,下也可,

哥哥唱歌乐呵呵。

唱得鲤鱼跳上岸,

唱得母鸡跳下河。

唱得月亮闪金光,

唱得太阳东边落。

唱得兔子吃老虎,

唱得人把蜜蜂蛰。

课外习惯养成,每天可以上网找一篇绘本图书发到家长群,保证每日的亲自阅读时光,最好以作业形式巩固下来,让孩子们每天完成书面作业后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家长,多发动家长鼓励孩子们读书事半功倍。

(二)巧用导读课教会阅读

导读课是学生阅读学习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策略,如何阅读一个故事、一本书对孩子后续阅读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导读课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从关注封面、作者、目录、内容、到人物、语言、主题等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从能独立阅读到学会技巧,每本书都能有所悟,有所得。成为一个知识面广,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

(三)利用图书资源养成阅读

图书馆的资源是学生阅读的宝库,多多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建立好班级图书管理制度,把每一本书真正下发到孩子的手中,读书难度从易到难,从简单的绘本图书入手,到桥梁书、单篇经典、到整本书的阅读。让每一天都有书读,每一孩子都爱读书,每一个父母都乐于陪伴。耕耘于低年级阅读起步这块田地,靠的是坚持和放手让他们去读,从一开始的陪读到后来的独立阅读,转变是很快的,扎扎实实去做才能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形成。

  1. 能力展示是收获

关于阅读能力的评价,以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一年级阅读起步,多鼓励,多引导,在激发阅读兴趣,保证阅读量的同时,多创造平台让孩子们展示阅读能力。按照学生程度差异设立奖项:班级开展读书之星、识字大王、阅读进步星、超越自我奖等评选;每月推选孩子参加年级、校级故事插画、美文背诵、小小朗读家、故事会、我的读书成果展等活动。力求让阅读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孩子,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骄傲,让自己获得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和修养,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现实生活中最诗意的栖居。教师是麦田的守望者,耕耘于孩子们阅读的田地,我们深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已,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一年级阅读起步教学探究,任重而道远,以上具体而微的策略探究,以期对躬耕于一年级阅读起步的守望者们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韩兴娥,玄老汉.学拼音儿歌77首 —2版[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7.

【2】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新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2

【3】唐晓枫.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报告[R],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