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思路

陈晓谢

永嘉县职业中学 325100

摘要:随着2017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正式提出之后,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环节,仍未做出相应的改变。根据这个问题,本文梳理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并提出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思路。

关键词:体育学科素养;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一、“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

21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精神与要求在“体育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发生了一些列的变化,以往的教学目标层面存在以下几种存在关系:

1:以体育课程目标作为体育教学目标。2012年前体育课程目标表现在5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社会适应”5个领域与目标,之后又将其中“社会适应”更改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由此5个领域变更为4个领域与目标,其本质相差无异。一线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表述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如水平四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排球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1)运动参与:通过设计和诱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积极参与练习;(2)运动技能:通过学练,能准确运用正确的部位垫起对方的手抛球,并运用与比赛;(3)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垫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通过学习,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比赛中增加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三维目标为依据进行设计与表述,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可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运动技能)、情感目标。如水平五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目标(篮球传切配合的练习方法)。(1)认知目标:通过学练,80%学生能初步掌握篮球传切配合的技术要点和动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技能目标:通过学练,学生能做出“以球引人”传切到位的运动表现,并运用到比赛中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拼搏的精神,增加团队协作能力。

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提出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的基本性质,它强调了课程的基础性,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统领体育教学目标和课外体育活动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责无旁贷,体育课程目标下的体育很热心素养的地位尤其可见重要性,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也依此作为依据。尽管在表述上有所出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还是包含着三个方面,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并不能完全套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剖析和解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等,学校体育课程追求的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追求,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还需进一步逐级分化,精益求精,细致到可操作实践与益达到的目标。具体表述为:运动能力作为一级指标,而二级指标的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素:1.增强学生的体能;2.提升学生的运动认知;3.技战术在实战比赛中的运用;同样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则要求培育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体育健康知识的认知和运用;体育精神的展现、体育品德的塑造等。如上所述的体育可让教学目标研究的思路,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堂教学二级目标的设计可表述如下:

(一)运动技能目标:体育领域的核心素养中的二级指标(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体能、运动认知、技战术的运用、体育比赛。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运动认知表述:运动技能战术的概念、原理、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属于大脑的认知学习;运动技能目标:体育比赛和展示则是技战术的实践与应用,它侧重于运动技能战术的学练和运用,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表明,学生掌握一项技能需要反复学练,是一个由泛化到自动化的过程,运动技能目标指向与技术习得的过程,而体育竞赛和展示原本就是实践的环节,能有效为学生提供运动的平台,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巩固其技术要点,且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原本就是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项目,若单一的学练技术,缺乏实践的平台,那么体育课堂将显得索然无味。体育的前身就是游戏,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所学运用到比赛中去,融入更多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学有所成,并且,由于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定的体能和身体素质作为支撑,所以牢牢把握体能即技能,过程即方法的原则,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二)认知目标:可突出“健康知识、运动理论知识”等方面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认知目标”大多从属于“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一级指标,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健康行为”的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其中“健康行为”的二级指标是“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但因该二级指标不仅涉及了“健康知识、意识与习惯”,还涉及了“情绪调控”等,本文认为,“情绪调控”更多涉及了心理健康目标,因而建议放在“情感目标”之中较为适合。根据以上思路,本文认为应在体育学科素养“健康行为”二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筛选,把“健康知识、运动理论知识”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其中“健康知识”的具体内容又可具体指向身体健康与健身的知识、方法、管理、安全、卫生等;

(三)情感目标:可突出“学习态度、体育精神、情绪调控(个人特征)与体育道德(团队特征)”等方面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一级指标关联度较大,而其二级指标是“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与体育品格”,因而,“情感目标”应与二级指标对接。其中,体育道德更多设计到社交与人际关系,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则表现为个人特征。然而,“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德”并非体育课程目标里的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应更具体化与操作性,应包含涉及个人特征的“学习态度与情绪控制”等因素,也要包含体现团队特征的“体育道德”,因此,体育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可突出“学习态度、体育精神、情绪调控(个人特征)与体育道德(团队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本文从课程标准出发,在学理上分析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三者的关系,分析并阐述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基层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做一个理论分析并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邵伟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