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中国现代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智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3

对分课堂,中国现代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智慧

李宇

河南省实验中学 450002



摘要:当今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尽管我们也在一直探索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法,任务型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是我们看到大多数中小学课堂依旧是教师讲得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很少,学生们课堂表现不积极,不愿意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以及花很多时间应付作业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是被动和机械式学习。国家最新修订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落实对高中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怎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实现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我们从从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开始,改变一个课堂,进而改变一个学校和地区。对分课堂,本土化原创新型教学模式,会推动这场教育改革,它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智慧。


关键词:当今教育现状, 对分课堂, 新型教学模式, 科学性, 创新性


我与对分课堂结缘于2019年在广东外贸外语大学的一场讲座,当时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对分课堂”这个名词,我当时非常好奇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课堂,这与我们的传统课堂以及当今流行的翻转课堂,慕课,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一系列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当时脑袋里闪现了无数个问题,像小火星一样,点亮了我的双眼。我带着无比的好奇心,精力集中得听完了整场报告,当时真的是觉得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需要的课堂,也是切实落实实施新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这也将会掀起我们教育的新一轮改革,这更是我们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智慧和新途径。

  1. 改革当今教育,放眼未来教育。

  1. 当今教育的现状

从21 世纪开始,世界教育的关注点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提升。依据学校变革的基本规律,“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然而,无论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当今中国学校的课堂教学都不容乐观。

在基础教育方面,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中小学教师在近几十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了自主课堂、高效课堂等新模式。然而,引起关注的只是少数学校,在没有受到关注的大多数学校里,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虽然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不会一讲到底,也会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不过这个练的过程依然是在教师限定的框架内进行的,没有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本质。

高效课堂,缺课率高,学生玩手机、看电脑、不认真听课的情况相当普遍。很多高校老师被迫一再降低学业要求,但常常连基本的教学要求都无法达到。大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一是在于学生学习动机下降,二是在于部分教师,包括很多青年教师讲课能力不足。这些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现状和大环境的反映。比如,社会浮躁,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严重,高校评估注重科研,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缺乏动力,也没有足够的精力。

不管是目前的基础教育还是高校教育课堂困局在于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是由教师主导,完成既定内容的呈现,各种方法的使用都是要引导学生愉快地配合,由老师引导的思路走,课堂上基本没有真正的交流和互动,自然我们也就听不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

  1. 呼吁未来全新教育模式

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变好了。我们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和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进行教学。但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我们对到底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认识反而退步了。面对中国当下越来越严重的升学焦虑症,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教育的勇气、见识和胆识。这个“我们”既包括教育的管理者,也包括教师和家长。一个高竞争、高淘汰制的“线性绞肉机”是令人失望的,只有多样化带能带来希望。 创新未来,第一步就是打破现状,打破你的局限,突破你的观念,战胜的懦弱。不抱怨,不空想,集中所有的力量,一寸一寸,挖山不止。从改变教师,到课堂,到学校,再到地区。也许用不着等到未来,你就会发现面前的山已不在。


  1. 对分课堂--改变传统教育的新思想

  1. 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提出的大背景

回顾全世界教学改革的历史,从大学到中小学,从中国到世界,没有普遍适用的好方法。这不只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而是全世界教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欧美探索了一百年的历程,最终产生了合作学习,其核心就是“讨论法”。讨论法某些部分超越了传统讲授法,但不能替代讲授法。从建立学校教育制度以来,全世界教师最常用也最具有普遍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和“讨论法”。

在我们实际课堂中,只有两类主体,一是老师,一是学生。老师对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对于老师所教的东西进行提问,提问之后老师再继续进行讲授,这就是讲授法本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是谈论, 实际课堂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其他一切花样的教学形式就只是包装,课堂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教育教学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互动。我们教师教学与学生的互动都要遵循脑科学、心理学,而不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设定的问题和思路走,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只是被动机械化思考。讨论法自身存在很多缺点,比如学生讨论出现散漫,不聚焦,闲聊,比较浪费时间。即便老师、学生真正把讨论法贯彻实施下来,课堂效果还是不理想。中小学很多课题,做过很多实验,自主课堂中的讨论学习方法,到最后都不是特别成功。

  1. 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对分课堂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博导)在多年教学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突出了课堂讨论过程。其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与讨论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让学生在两个过程之间进行高度自主的、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

对分课堂的四个过程可以简述为:教师精讲,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学生独学,学生独立思考,内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小组化讨论,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出高层次问题;课堂对话,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对分课堂把师生作为教学中对立统一的两个主体,以科学的方式分配对教学活动的掌控权,构建真正的师生共同体,让教育教学获得最大程度的价值。对分课堂看似非常简单,但其实对分课堂是对“讲授法”和“讨论法”这两种教学范式的整合性创新,重新构建,其达到的课堂效果既超过了讲授,也超过了讨论法。对分课堂体现了师生社会关系的新定位,融合了具有权威色彩的东方教育和具有自由色彩的西方教育。

3. 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当前的教学模式可以称为“三元教学”,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学,写作业,出现问题,老师再答疑解惑。三元教学需要教师透彻完美地讲解,给出学生范式样本,所有学生都去模仿样板,教师很容易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比如高中英语的传统语法教学方式就是典型的三元教学。老师先讲解语法知识点和结构,学生模仿使用,最后通过专题练习进行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语法知识点。根据学生的错误题目,老师在班级再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全面群体性的讲解,其实解决不了学生的个性问题。

更可悲的是现在很多老师还在用一元教学,理科老师用三元教学还是比较有效果的,但是文科老师用三元教学比较困难,因为文科常常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做作业没有标准答案进行比对,老师也难以批改作业和纠正错误,很多时候就是在作业本上或是练习册上批上阅字和日期。作业批改不了,发现不了问题,教师也就没有办法进行针对性答疑解惑,最后满堂课堂就只剩一个讲授了。即便是三元课堂都做不到培养创新,更何况是一元教学了呢? 这就是为什么教育部一直强调要推动课堂革命的原因。

对分课堂就可以突破三元教学的矛盾,走向四元课堂。四元教学就是解决学生个性化需求与教师共性化讲授的矛盾。老师精讲,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堂文本,在文本中反思。反思是对分课堂的重要创新。反思就是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后再同伴讨论,互相答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学生留下来的共性问题是难题,教师再统一解答,这就叫做四元教学。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讲授--共性问题;学生独学,内化吸收,发现疑惑-----个性问题;同伴讨论,互相答疑-----个性问题;教师答疑----共性问题。四元教学就是让学生互相帮助,满足彼此的个性化需求。对分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精讲,只是重点讲解本课内容的大框架和关键点,不需要讲太多细节性问题,更不需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白”,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分课堂的第二个环节,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内化吸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完全跟着老师思路走,思考老师设定的固定问题。学生在内化吸收部分发现的问题,一定是自己个性化的问题,是经过思考得出的问题,这样的个性化问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有备而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个环节,同伴互助讨论中。最后学生都不会的问题,留给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统一答疑,解决大家遗留下来的高层次共性问题。 对分课堂就是按照四元教学这个流程来实施教学,还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和技巧,为课堂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保驾护航。

3.对分课堂的普遍适用性

对分课堂是中国原创,符合中国教育背景的本土化新型教学模式。2014年春在复旦大学本科课程初试成功之后,在全国广泛传播,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探索实践。对分课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具有科学的严谨和逻辑性。目前各个省份从高校到中小学都有试点学校在尝试对分课堂。很多一线教师公开发表了很多文章来展示对分课堂的成效和进展,也有很多市级,省级 和国际级课题在对分课堂探索实践中取得重大成效。

对分课堂不是一个方法,或是类似于之前某些课堂模式,它是一个平台,是一个科学严谨并且容易操作的大框架,所有学科的教学技巧、方法都可以放进来,不管是探究式,任务型,案例教学,微课等都可以放进这个大框架。对分课堂不仅适用于一个学科,它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对分课堂的核心就是四元教学观,其实也就是教师留白,学生独立思考,同伴互助解决个性化问题等为核心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和发展的特色化课堂模式。对分课堂上的同伴谈论实现了快乐、高效、深刻、轻松的学习。同伴讨论不再是以前的老师设定式问题,而是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后,思考出的个性化需求问题,学生可以做到有备而来,满载而归,这样的讨论是激情昂扬的,是充满活力的,是富有成就感的。学生们讨论的内容不再只是核对答案,而是学生分享、更正、完善彼此的思维,通过交流,学会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和提升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是动态的,是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而不是死气沉沉不变的。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3] 梅德明 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7

[4] 余清臣,徐苹,石志广.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55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B18050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