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数学主题 丰盈教学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围绕数学主题 丰盈教学过程

纪佩桦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旸小学

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感知中体验、在争辩交流中体验、在生活应用中体验。努力把学习过程科学而有质量地展现为一个可供学生经历的时空,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操作;交流;体验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那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体验,努力把学习过程科学而有质量地展现为一个可供学生经历的时空,让他们的心智得以运动,并伴随着心智运动的过程领略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在自我体验中学习。

一、加强感知,在操作中体验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重要方法,又是激发兴趣、加强感知和体验感悟的一种良好形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体验、感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

例如,在学习体积的概念时,“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抽象而又难以理解,在操作中去体验“什么是体积”,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去亲身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我为学生提供实验器具:每组两个大小完全相同带有刻度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块、一盆水。学生分组利用这些学具操作、观察、讨论、发现……水上升了一定的高度;水上升后溢出来了。同时学生也提出了新的疑问:水为什么会上升?大小不同的两块石头放入量杯中后水上升的高度为什么不一样?……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而此时学生的心里也会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学生设计操作方法并积极验证设想,亲身感受到:物体不仅要占有空间,而且所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别,到此时,“体积”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把一个十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自己可亲身体验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强调了“操作”,注重了“体验”。

二、巧设争辩,在交流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当学生意见不同时,我们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给他们创设思维摩擦与碰撞的氛围,让他们的思维在争辩中一次又一次碰撞,在碰撞中不断得到补充,修正,提升和发展;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观点之间真正的交锋,使学生从经验活动中,通过思考交流,有目的、有意义地建构属于他们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拿出装有三根小棒长度分别是: 0.1米、0.10米、0.100米的袋子,让学生猜猜哪根最长?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言:生1:“我认为0.100米的小棒最长,因为它的位数最多”。

生2:我反对,我认为这三根小棒一样长,因为这三根小棒的整数部分都是0,十分位上都是1,百分位上、十分位上的0表示没有,可以去掉。

生3:我反驳,0表示没有就可以去掉吗?那么0.205里的0去掉就成0.25, 5就跑到百分位上了。

生2:我补充,末尾的0能去,中间的0不能去。

……

精彩纷呈的学习过程使我深信: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疑中学,在辩中悟,使每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去交流,去体验。

三、融入实际,在生活中体验

关注过程,注重体验,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来参于学习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体验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体会数学的价值。

1、将生活事例引入课堂

在学习《垂直和平行》后,我故意把一幅挂图贴歪,然后问学生:“怎样能既快又好的把这幅图贴正?”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可以把挂图左边靠着黑板边。”“还可以把挂图的下边靠着黑板下沿……”。象这种经常碰到的事,它有没有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呢?这样学生凭借数学事实和经验,通过深入思考和合作交流,别出心裁的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将练习形式引向生活 当学生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后,我就改变以往机械练习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需要运用相应数学知识去解决的一些现实问题。

四、适时延伸,拓展中体验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强调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的资源和优势,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中获取知识和教育,感受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含数学。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把教学视野“跳出”书本和课堂,设法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小社会、迈进社会大课堂。  

 例如,“旅游中的数学”教学片断  

(在学生自主探索找出租车需要的各种方案,提炼出“先全部坐大车,然后将大车的辆数依次减1辆,找出所有方案后,比较所花的钱最少的方案即为最省钱的方案”的方法后。)  

师:刚才在解决问题时,老师发现了让人惊喜的做法,有些同学并没有将所有方案都罗列出来,就找出了最省钱的方案,这是为什么呢?请这位同学说说看。  

生:一般情况下,我们租车会选择大、小车一起租的方案。当我们在找方案时,如遇到大车坐满人,小车也坐满时,这种方法就是最省钱的。那么就不需要在接着找方案了。  

师:你的意思是只要我们租的大车和小车的座位与总人数一致,没有空位即可。对吗?

生:没有空位的同时,尽量多租大车。  

师:为什么要尽量多租大车呢?  

生:大车的租金虽然比小车的租金贵,但是限乘的人数比小车多,算了算,大车人均的车费比小车人均车费少,因此尽量多租大车。  

师:在表格中,你只求出了3种不同的方案,如果接着找还有其他方案,而且可能会出现没有空位的方案。你能肯定这种方案时最省钱吗?  

生:可能接下去的方案中,可能没有空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租大车的辆数肯定没有方案3多,而小车辆数多的话,租金就多。因此方案3肯定是最省钱的。

师:是啊,说得真好!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类似的租车、租船等问题时,只要先考虑先全部坐大车(大船),然后将大车(大船)的辆数依次减1辆,直到找到没有空位的方案即为最省钱。  

分析: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领悟了按照一定规律,有序地思考列出所有方案并选出了最省钱的方案。学生用“计算、比较、选择”的方法解决情境中租车问题后,教师质疑问难,在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中,揭示了“只要尽可能多租大车,并使大、小车没有空位”即是最省钱方案,而不需要在表格中将所有方案罗列出来。这样跳出教材,学生在挑战中既领略了数学的本质,又体验了数学的价值,使学生“享受动”之后带来的喜悦之情。

总之,数学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知识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创新求异的精神。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由此产生了属于每个人的个性。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性得到充分的挖掘。我们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个性,让数学课程成为活动的课堂,创造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钟华.基于地域文化探究的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例谈武平县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2]胡六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