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道德与法治课上垃圾分类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浅议道德与法治课上垃圾分类的教学策略

李珏

南宁市兴望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素质教育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道德与法治》课程可谓是功不可没,作为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在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以及综合发展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这需要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做到校内校外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实现学生主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就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实施垃圾分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良好开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垃圾分类;行为习惯

引言: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的导向作用不容小视,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帮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和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生虽然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还略显薄弱,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对外来事物接收起来的效率和思维的可塑性比较强,老师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生活从我做起,垃圾分类的环保习惯。

一、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从当前的教育环境来看,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水平两个方面。关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教育,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班主任应及时指出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予以改正,引导学生得出高效的学习方式;对于综合素养水平方面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学生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知情意行等道德品质齐头并进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学习,这其中也自然包括了环保意识的培养。比如“垃圾分类”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对孩子终身的发展都有利而无一害,教会学生这一点更须从源头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中小学生对分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践行者。这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处理个体与外在、外在与外在之间等纷繁复杂关系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实施垃圾分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拒绝满堂灌输,重视实践探究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善于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因为教无定法,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这一问题上,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不同的学习主体并以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记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时刻保持和学生一致的教学出发点,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上,作为授课教师,要更多采用活动体验式和实践探究式等以学生为活动对象的教学设计,并与生活相关的细节紧密结合,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要加以重视,切实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我们不乱扔》一课时,教师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懂得垃圾不加以分类而随意丢弃是不文明的做法,并向学生说明乱扔垃圾对环境有害性和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的重要性。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借助课本中仅有的几幅图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发现更多的教学资源并加以整合归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除此之外,教师不能只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还要特别注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避免过度地向学生描述乱扔垃圾的危害,在教学设计环节要充分的结合生活实际,比如设计一个垃圾分类的模拟现场,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对于分的不正确的学生现场进行指导,对于分类无误的学生加以表扬并作为榜样供其余学生参考。

(二)拒绝照本宣科,注重情境互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仅靠单纯的文字来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应善于采用图文并茂教学方式,例如设置情境,生动的情境教学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与保持 都有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学生对书上的文本内容理解起来没有那么直白和到位,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也是事倍功半,对于这一现象,老师要合理地运用课本上已有的内容,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贴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更加充分,帮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氛围中进一步掌握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教学《我的环保小搭档》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什么是环保?环保搭档又为何物?对于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予以预设:当学生说出节约和不浪费就是环保搭档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得出在生活中应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并及时出示“节约资源”这一关键词加以总结;对于说环保搭档是生活中的小妙招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得出这就是在生活中使用环保物品或环保做法,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直观地体会环保素养。

(三)拒绝过分主导,尊重学生主体

学生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导和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不难从中得到的人文素养和情怀,这些终究还是又将会再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得以体现,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提前在教学设计环节对实践活动加以规划,进一步落实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对道德素养的理解和贯彻,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和时事新闻相结合,设计出适宜在学生群体中展开又能促进个体发展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垃圾分类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备课环节准备若干张不同类别的垃圾图片,在课程导入环节给学生大致介绍垃圾的分类要素以及类型整理,然后让学生对老师准备的课件自主进行分类,教师随之对学生的分类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纠正有误的分类内容,使学生在学会垃圾分类的同时也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愉悦,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关于垃圾分类等环保意识是一个精细且充满艰辛的长期过程,不是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事,必须有不坠青云之志的决心和恒心,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情意行等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健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新型的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教学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收到令人欣喜的教育效果。同时,老师要加大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并积极探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促使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环保理念,优化学生的学习成长之路,为其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优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田燕.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 2018(10):1.

[2]陈媛. 垃圾分类环保教学策略浅探[J]. 数码设计, 2020,9(21):1. [3]丁丽梨.谈学低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6(5):1.

Shape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