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小学 数学思维 培养 策略

王琼

巴州区第三小学校 四川 巴中 63600 0

摘要: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抽象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要想让他们养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就需要中小学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分析了数学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策略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一定要培养的数学素养,仅有产生数学素养后能够更快的了解数学知识,娴熟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难题。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很多老师都关心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但沒有重视教学方法的变化,造成 学生依然没法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因而,老师必须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段特性,用多元化方法启迪学生数学思维,推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全面的发展。

一、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

现阶段,部分中小学数学老师仍在用传统式的教学思维策略,以自身占有课堂教学行为主体的影响力,对学生明确提出了很多学习要求,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过度压抑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表述不出来自身的数学思维,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入。

学生在思考和回答中理解了数学问题,不再是简单的记住课本上的东西,而要思考的是如何生成的,如何运用它们,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对数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数学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许多小学生在数学课上不够用心,容易出错,容易出错,甚至遇到困难时不积极思考,理性回答,而是等待老师上课时讲解,长此以往就逐渐失去了对数学课思考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要改变他们厌学观念,使他们在应对难题时冷静思考,理性作答,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自信。数学思想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奖励,使其能够独立地进行探究式的研究,从而使其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思考和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数学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实际生活,培养自主意识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老师可以借助小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举一些趣味性的生活实例来解释数学理论知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系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恰当引出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生活与数学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以《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为例,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同学开始学习网上购物,老师可以利用网上打折的个案导入课堂,问题:一位同学在六一儿童节时,遇到某商店打折促销活动:一件T恤促销标价32元,一条裤子20元,一双袜子价格是2元,一件大衣要48元,一件棉衣要126元,小李同学有100元钱想购买三件物品,如何选购最划算。接下来逐步深入地询问三件T恤的价钱是否可以买三件大衣或者三件棉衣,为什么。在学生做完运算后,在学生思想最活跃的时候,讲解最关键的部分,这样可以保证课堂上的趣味,同时也能让学生多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

(二)运用数形结合,深化思维层次

数形结合的方式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列图形的方式解释问题,方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数学方式能锻炼学生数学抽象能力,还能突出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几何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用直观、形象的图形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将数量关系和图形互相转变,从而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在分蛋糕的问题中总是理解不了数量关系,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形结合,如在解决分数加减法的例题时,先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生日蛋糕分成了八份,爸爸吃了6279b3693b0fc_html_2f48745f858d562a.gif 块,妈妈吃了6279b3693b0fc_html_e6d54d6c1a61ba57.gif 块 ,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几分之几,在帮助学生理解时可以画一个圆代表蛋糕,将圆分成八分,将爸爸吃的涂成斜线,将妈妈吃的涂成横线,学生可以清楚看到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几分,教师可以借机提问学生剩下了几分之几,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在图中看出。这种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在数图转化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创设数学情境,锻炼实践能力

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尤其在抽象知识方面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将学生带入数学问题中,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出示校园情境图,提问学生在校园中发现了哪些几何图形,能计算出他们的面积吗,出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图形共学生思考,适当点拨学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用切割的方式计算,这种情境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答,能自主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之后可以让学生用剪裁的方式实践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情境中锻炼学生的几何空间感,同时增强学生对数学美感的体感

(四)注重师生沟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和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还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思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注意知识和知识的联系。例如:学习《连减和小括号》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写77-28+13的竖式以及脱式计算。将学生的计算过程投入到电子屏中,引导其他同学对于该名学生的书写以及计算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同学们,您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做运算?”什么是连减操作的次序?再让同学们去探究怎样把一段一段的算式写出来?指导学生做一个统计的小结。在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数学资料和有关资料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逐渐认识到在算式中若有小括号时,要用圆括号。比如和母亲一起去菜市场,就可以进行运算。

结语

总之,数学思考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数学技能,它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运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思想,以数与形的结合加深他们的思想认识,在数学环境中锻炼他们的实际能力,从而实现他们的数学思考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艺娇. 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创新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 (097):99,101.

[2]盖国娟. 巧用"错误",让数学学习更灵动[J].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6(3):72-72.

[3]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