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幼儿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个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4

“我 !不!”幼儿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个案

谢永洁

渤海大学 121000

摘要:幼儿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愉快的情绪体验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小班幼儿由于初到陌生的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与熟悉的家庭环境区别很大,情绪失控现象时有发生。情绪失控的主要原因是分离焦虑、同伴冲突及规则意识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了游戏干预的策略,以游戏为媒介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情绪,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产生的负面情绪以及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树立规则意识。

关键词:幼儿;情绪自我控制;干预

一、幼儿情绪失控场景描述

场景一:早晨入园,教师在幼儿园门口迎接,热情地拉着轩轩的手并对他说:“轩轩早上好!”轩轩妈妈将轩轩交给老师对轩轩说:“和老师进去吧!妈妈走了。”轩轩的情绪突然失控,大哭了起来,说:“我不!我不!”轩轩妈妈狠心迅速离开了幼儿园。教师抱着轩轩安慰他说:“轩轩跟老师到教室去玩玩具好不好?”轩轩一边挣扎一边哭着说:“我不!我不!”教师一直尝试哄劝轩轩均没有效果。这样断断续续的哭闹一直持续到晚上离园。

场景二:到了桌面游戏活动时间了,突然,乐乐哭了起来,教师连忙问“乐乐,你怎么了?”乐乐哭着指了指旁边的轩轩,轩轩手里正拿着乐乐的两个雪花片,原来是轩轩乐乐的雪花片。教师对轩轩说:“拿别人的东西要先取得人家的同意,乐乐同意了才可以拿走。我们把乐乐的雪花片还给他好不好?”轩轩使劲地摇着头说:“我不!我不!”乐乐见轩轩拒绝归还雪花片,就想自己伸手拿回。轩轩看到乐乐来抢,情绪完全失控直接扔掉椅子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场景三:手工课上,教师正在教小朋友折纸,小朋友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学习,教师说:“请折好了的小朋友们把作品举起来,让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折得又快又好,老师要奖励折得好的小朋友一朵小红花。”

小朋友们都积极地把作品举起来。只有轩轩还没有举起来,教师说:“轩轩把你的作品举起来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一下好不好?”轩轩摇着头说:“我不!我不!”。教师说:“老师看不到你的作品只好把小红花给其他小朋友了。”轩轩听到老师的话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喊着:“我不!我不!”还把他已经折好的作品撕掉了。

总而言之,小班幼儿情绪失控的主要表现为分离焦虑、同伴冲突和不愿遵守规则三种。这些情绪失控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1]

二、幼儿情绪失控原因分析

(一)从“熟悉”到“陌生”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2]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脱离出来,进入到各个方面都很陌生的幼儿园,身体和心理都不能很快适应。照顾者也从父母和亲人变成素不相识的老师。[3]老师不熟悉幼儿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加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就导致幼儿教师不能快速了解幼儿的需求。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哭闹。

轩轩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轩轩身上表现出来的入园时的哭闹就是分离焦虑导致的情绪失控。

(二)从“个体”到“伙伴”

我国于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施行“全面二孩政策”[4],尽管政策已经放开,但根据现实国情来看,我国还是以独生子女为多。这些独孩不仅缺少有血缘关系的同伴,还失去了同伴交往的机会。[5]

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同伴交往的重要场所,为幼儿社会化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6]在这个环境中幼儿的同伴互动和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加了的同时,同伴冲突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其中争夺玩具就是幼儿之间经常爆发冲突的原因之一。

(三)从“自由”到“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我们,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的开始阶段,也是规则意识养成的奠基阶段。[7]在这个时期,幼儿规则意识开始萌芽,并逐渐开始遵守行为规则。[8]

显然轩轩对于这些规则限制是完全不适应的,他想获得老师的小红花,却不想服从老师的指令。当他听到老师要把小红花给其他小朋友时,他仍然坚持不服从规则,最终情绪失控,不仅哭闹,还撕掉了自己的作品。

三、幼儿情绪失控干预过程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本研究采用为期八周的游戏干预的方法,并将幼儿园干预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其中幼儿园干预为主,家庭干预为辅。

游戏干预以游戏活动为媒介。[9]整个干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要与轩轩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于后续干预过程的开展;第二个阶段即干预阶段,在这个阶段针对轩轩出现的三次情绪失控行为分别开展三次游戏,共九次游戏;第三个阶段是回访阶段,即在干预过程结束后,研究者通过与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来了解轩轩的现状。

(一)准备阶段

1.确立关系

良好的关系对于干预过程的进行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陪伴,交谈等方式取得轩轩的信任,与轩轩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研究者应事先获得家长和教师的配合。

2.空间设置

秉持让幼儿尽量在自然状态下轻松愉快的参与游戏干预活动,本研究直接利用幼儿园的开放空间,例如,图书角、建构区、操场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自由游戏时间对轩轩进行游戏干预,时长约为30分钟。

3.制定方案

本研究的游戏干预方案分为幼儿园干预和家庭干预两部分,幼儿园干预针对轩轩的三次情绪失控(即分离焦虑、同伴冲突、不适应规则三方面)开展游戏干预,每种类型展开三次游戏干预,共计九次;家庭干预由研究者与家长共同商议制定。具体内容如表1和表2。


表1幼儿园游戏干预方案

游戏干预

游戏名称

游戏目标

针对幼儿分离焦虑的游戏干预

你好,再见

我来当妈妈

我爱幼儿园

缓解分离焦虑,调节情绪状态,爱上幼儿园

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游戏干预

抱一抱

找朋友

我们的游乐场

熟悉同伴,学会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产生的不良情绪

针对幼儿不愿遵守规则的游戏干预

幼儿园里守规则

我是小司机

我是小法官

学会调节自己产生的不良情绪,树立规则意识,适应幼儿园环境

表2家庭游戏干预方案

游戏名称

游戏目标

绘本《菲菲生气了》

打地鼠

学习别人如何控制情绪

提升幼儿情绪适应力


(二)干预阶段

干预阶段主要围绕轩轩出现的三次情绪失控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这三次情绪失控现象是研究者通过教育实习阶段的观察以及与幼儿园一线教师交流了解到的小班幼儿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情绪失控现象。

1. 针对幼儿分离焦虑的游戏干预

“分离焦虑”在小班幼儿群体十分普遍,但在不同的幼儿身上的表现不同。[10]轩轩是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幼儿,在入园时就开始哭闹,不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尽管有时会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暂时停止哭闹,但也很快的恢复到情绪失控的状态。

研究者在角色区组织开展“你好,再见”角色扮演游戏,设计意图是让轩轩意识到在幼儿园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到了下午离园时爸爸妈妈就会来接他回家。在游戏过程中,轩轩一开始在看到“妈妈”跟他说再见时,轩轩的情绪是十分紧张和激动的,但是“妈妈”很快又回来了,重复几次后轩轩渐渐明白在“妈妈”说了再见后很快就会回来,于是轩轩的心情变得放松、愉快,并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因此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研究者设计了“我来当妈妈”这个游戏。

研究者在角色扮演区组织“我来当妈妈”的游戏,设计意图是让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送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哭闹不止。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明确好的行为。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轩轩主动说出了“不要哭,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两次游戏让轩轩对于入园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情绪也更为放松、愉悦。

在美工区进行的“我爱幼儿园”游戏,设计意图是让轩轩画出幼儿园的一日流程,每一个流程画一幅画,再对每一幅画进行介绍,研究者通过与轩轩谈话,让他回忆进行活动时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神态。让他体会到参与活动是一件有趣的事。通过这三个游戏让轩轩感受到幼儿园愉快、积极的氛围,调节情绪,降低焦虑。

2. 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游戏干预

同伴冲突是幼儿园各个班级中的常见现象。[11]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争抢玩具,在冲突爆发的过程中轩轩产生大量不良情绪,最终导致情绪失控。针对轩轩的这一表现,研究者进行了三次游戏干预。

研究者在户外活动中组织开展的“抱一抱”的游戏,设计意图是通过拥抱这种肢体接触来拉近轩轩与班级幼儿的心理距离,让班级幼儿相互熟悉,减少陌生感,增加同伴愉快交往的次数。轩轩在游戏中一开始有些羞涩,但对与同伴接触并不十分抗拒。在游戏的后半段轩轩渐渐与同伴熟悉了起来,他会主动拥抱同伴,也体会到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基于此,研究者设计了游戏“找朋友”。

研究者设计的“找朋友”是在室内进行的集体游戏,设计意图是让轩轩知道班级里所有的伙伴都是他的朋友,并引导他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游戏开始阶段由于轩轩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研究者在两两分组时让班级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欣欣和他一组,在这个游戏中轩轩收获了很多好朋友,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研究者在建构区组织开展了“我们的游乐场”游戏,设计意图是让轩轩明白很多事情只靠他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要学会和别人合作。轩轩在研究者的引导下寻求了同伴的帮助,最终完成了游乐场的建构。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

3. 针对幼儿不愿遵守规则的游戏干预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形成规则行为的重要阶段。针对轩轩不愿遵守规则的表现,研究者设计了以下三个游戏。

研究者在阅读区组织开展的“幼儿园里守规则”游戏,设计意图是让轩轩明确幼儿园里的规则有哪些,建立初步的秩序观。在游戏中轩轩通过观察绘本的配图大概理解了故事内容,这时研究者通过谈话和提问的方式明确了幼儿园有哪些必须遵守的规则,不遵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遵守又产生什么结果。游戏结束后轩轩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因此研究者设计了“我是小司机”游戏。

研究者在角色扮演区组织了“我是小司机”游戏,设计意图是让轩轩学会遵守规则,不遵守规则就会发生碰撞甚至受伤。在游戏中几个小朋友同时在马路上开车,一个小朋友扮演交警,“小司机们”要听“交警”的指挥,轩轩在开始阶段不知道听“交警”的指挥,和其他“司机”发生了碰撞,但在游戏后半段轩轩已经有意地听从“交警”的指令。

研究者在角色扮演区组织了“我是小法官”游戏,设计意图是让轩轩分辨出遵守规则是好的行为,不遵守规则是不好的行为。在游戏中让两个小朋友分别扮演遵守规则的角色和不遵守规则的角色,让轩轩作为“小法官”对这两种行为做出评判。在这个游戏中轩轩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遵守规则会产生好的结果,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

分离焦虑、同伴冲突、和不愿遵守规则是引起轩轩情绪失控的三个主要原因,研究者设计的所有游戏都是为了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仅靠幼儿园干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因此,研究者设计了两个亲子游戏,建议家长每天晚上给轩轩讲绘本故事《菲菲生气了》,从而学习绘本中菲菲对于情绪的处理和调节的方法。[12]除此之外还建议家长每天陪孩子玩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打地鼠”游戏,这个游戏能让幼儿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提升情绪适应能力。

3.回访阶段

研究者在干预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通过与教师和家长联系和让教师和家长填写回访表来对轩轩游戏干预结束后的表现进行回访,以了解轩轩的近况。

(1)“分离焦虑”有所缓解

轩轩在入园时与父母分别还是会伤心和不舍,但能跟父母主动说再见,不再激烈的哭闹;与教师的关系更加亲密,更信任教师;能按部就班的参加幼儿园的各个活动。总体来说,轩轩的分离焦虑得到了缓解,研究者建议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跟轩轩互动,与轩轩形成安全型依恋。建议家长在家里也要遵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尽量缩小家庭与幼儿园环境的差别。

(2)“同伴交往”更加和谐

轩轩在游戏活动中与同伴发生矛盾的频率有所下降;在发生冲突时会采用语言沟通而不是采取以往哭闹、扔东西的方式。总体来说,轩轩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活动中能保持安定愉快的情绪。研究者建议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多与同伴沟通。

(3)“规则意识”逐渐确立

轩轩大部分时间能够遵守规则,在偶尔违规后也能在教师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轩轩在家里也能够遵守规则。大多数时间也能保持积极的情绪,有时产生不良情绪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恢复积极的状态。研究者建议教师和家长继续建立常规帮助轩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育反思

1.应重视培养幼儿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的第一条目标就是: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13]可见,情绪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教会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在产生不良情绪时能够自我调节,尽量减少情绪失控现象的发生。


2.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4]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园共育尤为重要。要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把专业的育儿知识传授给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幼儿的发展。

3.充分发挥游戏的力量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应。[15]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16]因此,我们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游戏的力量。

五、参考文献

[1]崔甜.农村中班幼儿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

[2]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闫艳秋. 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入园焦虑的关系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6.

[4]佚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J].时事报告,2015( 12).

[5][6]韩丹华.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7]赖晓倩.小班幼儿违规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8]赖晓倩.小班幼儿违规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9]齐兴华. 基于游戏治疗的“独孩反二胎”问题研究[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4(6):101-105.

[10]王永琴. 浅谈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途径与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

[11]于珍珍. 幼儿情绪智力、自我控制能力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研 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9.

[12]Bang.M.菲菲生气了[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1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 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5]杨靓. 幼儿社交退缩行为游戏干预的个案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

[16]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93-194.

作者简介:谢永洁(1998-),汉族,女,辽宁省葫芦岛市,硕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