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形成性评价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黄琼

重庆市奉节县诗城路小学 404600

摘要:在现阶段幼小衔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课堂评价指标,无法真正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升,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唯分数论的学习观,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的乐趣。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学中,教师尤其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意识到今后进入小学阶段学习要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能够促使学生个人学习效果得以提高。本文通过对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希望提出形成性评价在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并且对形成性评价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意义进行了探究。

关键字:形成性评价;幼小衔接;运用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尤其关注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观察学生过程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态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来说,学习知识并不是主要目标,真正要让学生在进入小学前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才能有效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个人学习积极性得以养成。在幼小衔接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尤其关注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文化学习的乐趣,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保证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

在幼小衔接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定位,明确要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意识对于今后的学习来说尤其重要,教师课堂教学并不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高。通过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热情。

例如,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没有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更多的是以游戏活动学习为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及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保证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高。与此同时,可以丰富幼小衔接课堂游戏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的内容,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将形成性评价在幼小衔接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会进一步保证学生积极进行课堂问题知识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个人的成长。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其实进行学生随堂测验,通过测验结果进行测评,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分析,以及结合学生的课堂任务完成效果,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进行各种问题的分析,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保证学生个人学习积极性得以养成。与此同时,通过课堂表现情况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到自身学习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形式有效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相关的游戏活动以及随堂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要注意评估学生日常学习效果,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堂问题知识的分析,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形成性评价,帮助师生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游戏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问题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要结合对学生的观察情况合理进行评估,保证学生个人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通过这种形式也能有效推动学生进步和成长,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今后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才会保证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游刃有余,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形成性评价和其他评价模式有所区别,它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但是更注重幼儿的需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重视幼儿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强调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作用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与幼儿共同完成评价。而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幼儿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式。

形成性评价更多的关注的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通过在活动中观察分析幼儿,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让幼儿对学习更感兴趣,提高幼儿活动参与度,让教学效果更优。

在一次故事讲述活动中,幼儿由于长时间处于倾听状态而走神,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加入适当语句和动作吸引幼儿注意力,也可以通过邀请幼儿角色扮演让幼儿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困难等情况,更何况由于幼儿园阶段学生年龄低幼,要保持稳定的习惯更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整个过程中加以督促与鞭策。这就决定了教师对幼儿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必须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幼小衔接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用“我喜欢方方小朋友,他正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听我讲话”、“明明小朋友真棒,他的回答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在认真的思考”、“东东坐好举手很标准,我想请他回答问题”等这些积极评价的语言,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结: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不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进行问题分析,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人学习效果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优化幼小衔接课堂教学模式,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形成性评价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课堂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学生个人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鸥,周婉婷.形成性评价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视界, 2019(9).

[2]王开琳.形成性评价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3]李康耀.如何使学前教育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 2011(04).

[4]刘兰珍,张建魁,杨俊鹏.“幼小衔接”视野下的学前班儿童行为习惯教育分析——以《语言》课堂教学为中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