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之不同,法之有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才之不同,法之有别

云芳惠

海南省 文昌市锦山中心小学 571323

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因材施教的本意。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篇论文将从现阶段农村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这一理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这两方面来进行探讨,尽可能的转变现状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目前现状;改变策略

从目前的农村教学情况来看,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论无法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现象尤为突出,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转变这种现象,让我们的教育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呢?

  1.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论,在农村学校实施的一个背景条件

1.“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中制定的教学计划是面向全体同学,课上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并没有根据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所区别的教学方法的制定,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我们知道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上、中、下三个层次,如果我们单单只按照一个模式来进行授课教学,内容过难,对于中下等的学生来说吃不消,教学内容过易,对于上等的学生来说吃不饱。这种吃不消,吃不饱的现象,反应出来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差异,作为教师都应该考虑充分,切不可因为自己的统一授课模式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有强烈的自责感。

2.对于因材施教理解上有偏差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这种心理,他们认为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只适用于对学生的课后辅导,不适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果这40分钟用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完成,所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对于个别同学的问题,教师总是喜欢把它留到课下来解决,然后匆匆忙忙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中来,这就导致了一小部分的同学吃不消,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的,这一环学不懂,下一环怎么能够理解?长此以往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便进入了恶性循环中,不懂得知识越来越多,慢慢地便于学习擦肩而过。

3.因材施教中,材的施教对象有偏差

在一个班级中,更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和帮助的应该是那些差生,但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却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到那些学习成绩良好的尖子生头上,课上所制定地授课模式,课后的作业安排以及课后辅导,都是以尖子生为中心,一个班级中完全忽略了中等生、差等生。这种有偏差的因材施教模式,只会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二、因材施教这一理论地实行措施

1.注重并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

作为教师在进行授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把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都做一个了解和备注。每一个学生应该属于什么层次,教师要做到了如指掌,但不能将这种划分告知于同学,不然会伤害到下层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会使上层学生更加的骄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了解完个体之间的差异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中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对于差生,教师应当倾注于更多的爱。课堂中多提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上我们应尽可能地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不仅要在备课授课中注意个体的差异,在课后作业地安排上也应注重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对应的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获。

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时,授课中我给学生安排了这样一个任务。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你对这首词的感情,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做了相应的安排。中层次的学生,我给他们安排的任务是自己结合课文插图,将古诗词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高层次的学生,我给他们安排的任务是利用自己的头脑想象,将词句所呈现的内容和意境演绎出来;低层次的学生,我给他们安排的任务是词配乐。选择适合自己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们接受到任务后便开始忙起来了,通过这样的安排,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节课大家上的都很有兴致,因材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大家体验到了原来诗词还可以有这么多的展现模式。

  1. 课上,虽然全班同学学习的内容相同,但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同学对于整节课的内容都能用一个统一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采用分层次的内容安排方式,更能符合孩子的个性心理。

2.生生带动,主体再现

一堂优秀的课并不是老师单讲,学生单听,也不是老师与少数优等生地对话。一堂好课应该是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应该是同学之间的互相配合,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尤为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所需完成的任务,然后再挑战其他层次的练习。这样的设计,不仅有积极性,还具有挑战性。在对一篇新课文的教学上,我一般根据课文内容的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①读准字音,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上三点一般是第一课时教学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三个问题,在授课前我鼓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各自选取适合自己的题目,然后自己组成小组来完成。

如:①这样的问题,我选择提问中下层的学生,如果这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问题,那则说明全班同学基本上都掌握了,所以接下来在字音这块就不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②这样的问题,我选择中层次的学生来回答,中层次的学生对于新旧字的掌握应该说是比较完整,选择让他们来读,可以很好地带动下层学生,读的过程下层学生会很自觉的跟着读起来。③这样的问题我选择优等生来回答,优等生的综合能力较强,选择让他们来回答,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不管哪一个环节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都应该停下脚步,解决问题,及时的做出补救,不能为了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不管不顾。通过这样的互帮互助式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为接下来的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课堂是因材施教最大的训练场

对于因材施教与课堂授课,很多教师将两者孤立起来,他们往往认为课堂应该以集体授课为主,而因材施教注重的是个别人,在课堂授课中是无法实施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课堂才是因材施教最大的训练场,课堂授课面向的是全体同学,这群学生中不同的学生处在不同的层次上,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我们才能更直观地发现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地掌握情况和不同层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地采取对应的方式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不懂的学生问题弄懂了,懂的同学知识得到了巩固。作为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不能因为问题小或问题出现于个别同学的身上,就将问题留在课下解决。这样的做法,对于有问题存在的学生来说,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造成对知识学习的不连贯性。

4.中下层学生更需要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身上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的发展搭建个性的平台。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教育落在个别“材”的身上,一个班级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都是符合优等生的需求,完全忽略了中下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实,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呵护,中下层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帮助,我们应该兼顾全体,更多的时候应该关注中下层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是一把独特的锁,教师不能想走捷径,用一把钥匙开全部的锁。作为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点,多对其进行鼓励,多为他们创造属于他们发展的平台,才能使他们发展得更好。因材施教的道路漫长而悠远,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坚持去做,希望之花定能开遍漫山遍野。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能廷凯:《新课程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余撞.时代的挑战与教育选择[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