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视域下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杨玲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不仅体现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同时它又与地方的发展、创业、就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把加强建设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任务,致力于培养多元化技术人才服务于社会,为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全方面助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建设研究

一、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在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过程中,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同时也是高等院校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高等院校发展建设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在全方面开展专业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实操能力,加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近些年来,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成为相关部门考核高职院校的相关标准,在院校办学的过程中,通过营造社会大环境,在注重培养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服务能力的重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专业技术与社会服务能力相融合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得到提升,更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将服务与专业相结合,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促进高等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质互动,从而壮大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助力民族复兴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35年,建成服务全民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这都是以“人民”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从而推动我国成为教育大国、人才强国,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使命便是助力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着眼于未来,聚焦当下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标准,组建高水准、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通过启发、探究、参与、合作等教学方法,创新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全方面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需要脚踏实地奋斗的目标,高职教育就是在为社会培养千万个具有专业职业素养,同时又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踏实的劳动者、建设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应全面贯彻实行,将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想信念深入到教育理念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等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学习能力、奋斗精神和服务能力的综合性职业人才,将高职教育与社会服务能力高度融合,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的连接,建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院校,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以及高水准服务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为此,把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使命,组建专业化的创新型师资队伍,以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为理念,将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深入到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以开阔的视野,长远的目光,全方位营造出全民学习环境,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能量源泉,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最根本的途径。

三、协力产教融合

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行的教育改革时代背景下,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全方面融合,推行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连接,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以服务社会为发展宗旨,促进就业、创业,通过产教相结合,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适应社会与产业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因此,协力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协力产教融合,需要政府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产教结合是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为教育改革创新出的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此,政府与高职院校全方面合作,大力支持构建产教结合发展体制。政府应该起到全方面的引领作用,统筹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及目标和当地的产业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化教育资源,建立起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的专业链,为当地企业输送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前沿产业的发展,对具有前瞻性的专业作出相应的预案。再有,政府要全力激发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政府应发挥其全面的引领功能,通过政策鼓励及科学合理的规划,促使当地企业深度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中,积极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或支持企业以独资或是合资的形式建立自己独立的教育培训基地,为学生或是学员提供教学基地、实训场地等,从而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最后,政府应该完善产教结合的投入支撑体制,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策略,促使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责任,积极的鼓励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的长期合作,建立相关的监测、评价、督导、问责机制,进而全方面落实协力产教融合。

(二)协力产教融合,需要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高职院校要以高质量培育人才,高水准建设发展为目标,依托于当地企业,构建层次化、专业化、高技能教育体系。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企业输送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人才,高职人才培养时,按照企业急需的职业人才标准进制定科学合理风培养规划,培养出引领、支撑企业发展的重点职业技能技术人才。其次,高职院校要基于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顺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实现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创新出符合发展的高水准技能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产教结合优势,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政府紧密联合,让合作办学育人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最终构建出以产教结合为途径、企业需求为根本、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技能技术教育模式。再次,高职院校要以自身的教学条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基础,通过课程的创新及内容的优化,体现培养人才的教育特色。高职教育把培养能力为重点教学目标,增强学生适应岗位、创新创业等多方面能力,从而实现就业创业。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最新的专业技术融合到高职教育课程中,根据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以及学生职业需求制订出全新的课程内容,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多元化、专业化技能。

四、聚力服务能力提升

高职教育通过保证教学质量,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的产业经济发展建设,因此聚力服务能力提升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

(一)人力资源供给

首先,高职院校通过将专业建设规划精准对接到地方产业经济链中,按照地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度,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专业培养计划,优化专业布局,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同时,高等院校通过专业的调整及设定,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以厚植学生文化素质为基础,精湛学生一技之长为目标,最终锻造除学生的匠人精神,为地方产业培养坚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当然,建立健全的人才资源与社会服务保障需求数据库,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而实现学生的就业及创业。

(二)技术服务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着力于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搭建产业技术创新科研平台,实现产业新技术研发,进而为地方中小型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另一方面,强化在岗企业职工的培训服务,高职院校要紧密贴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以企业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计划,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海涛, 乔刚, 廖苑伶,等. 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解读[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8):09-10.

[2] 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 新教育(海南), 2019,(07):27-27.

[3] 齐涛, 谭靖. 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