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早期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卢淑霞

广州广船幼儿园 510380

【摘要】教师提问是幼儿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提问将搭建起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高效的沟通桥梁。本文将以早期阅读活动中导入环节为研究重点,对教师如何设计提问内容、师幼交流方式、教学组织方式等进行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早期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期望能促进教师提问质量,激发幼儿参与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字】早期阅读;导入环节;教师提问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懂阅读、爱阅读,是社会对幼儿综合素质提升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参与到早期阅读活动当中,但我们也发现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导入环节的设计总是不能充分引起孩子的兴趣,有点孩子甚至因为导入环节不能投入,导致在自主阅读绘本时不能好好阅读,只停留在翻书看图阶段。而教师因为不重视导入环节的提问过程,忽视了导入环节的重要性,提问不够有效,缺乏针对性,导致孩子对绘本的第一印象不够深刻与感兴趣。因而,有效提升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环节的提问技巧,将有助于提升幼儿阅读质量。

一、早期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教师提问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前的导入环节,就像是故事的前奏、演员的“亮相”,精彩的导入环节能有效唤发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幼儿开展阅读的兴趣,开展思维的闸门,激发出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导入环节是早期阅读活动中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单单要重视的是形式的设计,其实更重要的是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设置得当、到位,等于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孩子从这个有趣的“线头”出发,寻找出藏在深处的“宝藏”。因此,早期阅读活动的导入环节,更应受到老师的重视,导入环节抛出的可能是绘本中的有趣人物,可能是奇怪的现象,也可能是不可思议的魔法……总之,有效的导入提问,可以使孩子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凝造出想阅读,期待阅读的氛围,而在这种期待下,孩子会更主动、认真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二、教师提问在早期阅读活动导入环节的应用原则

1.教师提问要符合幼儿发展规律,达到适宜性和明确性

幼儿年级比较小,对事物了解具有表象性,而对于具有深刻理论或者辅助现象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前,要对早期阅读的绘本、作品认真进行细读、精读,深刻理解教学材料所展示的内涵,并要结合幼儿实际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深入浅出,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在提问的设计中达到幼儿理解和学习的适宜性,对提问所表达意义的目的应具有明确性,突出阅读材料的重点,引导幼儿层层深入地探索、探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幼儿细心观察、主动寻找作品所蕴含的线索,达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效果。

2.教师提问要紧紧围绕作品展开,并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早期阅读作品都有较为鲜明的形象,简明的内容,符合幼儿思考方式单一、直观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在精读作品的同时,要把作品所需要表达的内涵提炼出来,并形成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才能有利于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同时,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在幼儿能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幼儿喜欢找寻的线索工具,积极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开动脑筋,启动思维工具,展开积极思维,从而达到积极学习的效果。

3.教师提问要形式多样,巧妙结合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单一的提问变成各种引导幼儿启发想象、激发创意的工具。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幼儿探索事物发生的原因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提问方式,采用“为什么呢?”、“到底为什么啊?”、“大家想想怎么会变成这样呢”等等,这些贴近幼儿日常活动的提问,更有助于启发幼儿对阅读作品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去想象、去猜测的动力,大胆说出自身想法的信心。而对于一些需要推理、讨论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假设性的提问方式,将问题的设定场景进行倒转,并结合一些夸张的身体动作,让幼儿能激发出更大的好奇心,去探索去追问,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动起来,再循循引导幼儿开展探寻,从而有利于丰富阅读场景、增加各种不同的故事结果,有效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早期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1.针对活动目标,设计导入环节提问。

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化繁为简,避免不必须的信息内容干扰幼儿对材料的理解和探索。因此,教师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简单、明确的活动目标,并且设计好达到目标的教学活动组织流程,让整个教学活动安排都能有效围绕目标展开,每一个提问的流程都为了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而服务。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教师的提问应重视活动目标的设计,认真预习教学材料,准确掌握作品所蕴含的教育意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目标,与教学目标无关内容和细节要尽量删减,将幼儿能在教学活动期间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只需要孩子对绘本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所以我们的提问可以从封面的观察入手,“封面上有谁?在哪里?在干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提高提问帮助孩子对故事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第二课时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回顾上次阅读绘本中最中心的问题,直接导入,让孩子马上投入学习。

2.针对孩子不同年龄的阅读特征,设计导入提问。

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及感兴趣的事物和思维特点等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早期阅读导入活动中应予以充分考虑。例如:小班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不稳定,有意注意水平低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心理学认为,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时间最多为5~10分钟,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易受形象大、色彩鲜艳的对象所吸引。所以,我们在小班早期阅读导入提问设计,都会考虑到这方面的年龄特点,用色彩鲜艳的对象道具吸引幼儿导入。

3.针对质疑策略,设计导入环节提问。

《纲要》中提出早期阅读的策略之一:质疑策略,在整合的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儿童有质疑阅读内容的经验。我们把活动中质疑的策略可以应用到导入环节提问中,“如果…….就会怎么样?”然后让孩子带着质疑再次完整阅读故事一遍,让幼儿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导入提问场景一:看!鼠小弟在干什么?你能猜出它在学谁吗?场景二:让我们来学学鼠小弟,鼻子能拉长吗?刚才你拉鼻子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质疑策略在这里就很好的应用起来了,先让幼儿看到鼠小弟拉鼻子的图片,然后再来幼儿来质疑到底鼠小弟在模仿谁?应用了这样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导入效果,让孩子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让孩子喜欢这绘本,迫不及待地想去亲自阅读。

结束语:

早期阅读活动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通过设计良好的导入环节、增加各种有教育价值和引导作用的提问,能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后续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通过多种提问方式的灵活应用,能有效拓展阅读材料的场景,让有限的阅读时间更加具有活力,也拓展和延伸幼儿讨论的话题,让幼儿在早期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成长,促进幼儿学习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芳,白璐莹.集中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提问现状的观察研究:以沈阳市幼儿园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3):64-69,128

[2]朱晓梅.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的有效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69-70.

[3]王维. 有效地“导”,快乐地学--浅谈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导入环节[J].新课程学习,2014,(3)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