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柯尔文手势提升七年级新生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3

运用柯尔文手势提升七年级新生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徐赟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初级中学 浙江杭州 311600

【摘要】柯尔文手势作为国际上重要的音乐教学手段,对于提升中小学生音乐基本能力的训练有其独到之处。笔者在分析我校七年级新生“初小衔接”过程的身心特点,运用柯尔文手势在歌唱教学中,通过“游戏互动,拨动唱之心弦;落实常规,形成唱之习惯;活化学法,提升唱之能力”的实践,提高课堂学习音乐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柯尔文手势 七年级 歌唱教学


一、缘起

新学期开始,学校又迎来了新一届七年级学生,他们由本学区的两所小学和部分外地学生组成,在身心品质、知识经验方面,音乐学习依然保留着小学生动唱结合特点,在歌唱基础、音准节奏等音乐素养存在很大差异,对柯尔文手势学习方法产生新鲜感和紧张感并存。

歌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歌唱教学要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1]

柯尔文手势是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教学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七个不同手势和音高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2]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它是师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调整和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非常符合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动唱结合的特点对于学生音乐基本能力的训练和生动课堂的开展有其独到之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二、柯尔文手势运用的实施策略

多唱则善听,多做则善用。柯尔文手势作为辅助音乐学习的方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常规练习,夯实基础,逐渐形成基本经验,将视觉信号与相应的音乐声音信号建立起联系,手势动唱的能力才能够逐渐养成。以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为例,梯度练习,养成习惯。

周课时

难度系数

课前2-5分钟手势活动

操作意图

学生掌握情况


1-2周


★★★☆☆

边做边唱——纠正手势,高度位置,视觉、动觉、声觉协调发展,熟练使用音名表达音高;

手势助唱,掌握手型和位置,可以比较容易集中听觉动觉和控制声音协调,熟练音名是掌握识谱能力的基础。

★★★★☆

90%学生熟练掌握了手型和音名,个别学生音阶手势的高低位置还不明确。


3-4周

★★★★☆

记唱标准音6,外化手势内化音程模唱和听辨;练习的时候钢琴只弹标准音高,尽量不用钢琴伴唱;

建立起“唱名音程感”,用手势动作外化唱出两音之间准确的音高关系。

★★★☆☆

学生熟练八度内唱名音程感。由于学生坐着限制了八度以外手势高低音程的高度区间。


5-8周


★★★★☆

读后做手势唱。师生合作利用手势,做即兴的轮唱练习,教师先两拍做出手势并歌唱,学生在教师歌唱两拍后模仿表现。

发展即时的音乐记忆和内心听觉;培养学生的音准。

★★★★☆

课堂上学生音乐思维高度集中,有效锻炼音乐记忆。个别学生做了不唱或唱而不做,动唱联觉有待提高。


9-14周


★★★★☆

变化音级手势练习。(如图)

全音、半音手势变化练习并记忆。

6281f7700ea7d_html_6cf971b86b5f417c.gif

认识全音、半音、变化音级,而且从手势和音响的感觉和比较中去识别和掌握,这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内容涉及较多,需要更多时间训练掌握,计划用6课时课前训练。

★★★★★

使用手掌和指尖的指向变化表示出相应的变化音级,便于学生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6课时课前训练中熟练掌握18个手势动作。


14-18周


★★★★★

双手势、转调手势训练,在学生对基本的音高稳固后,使用手势进行转调训练。借助左右手的手势在同一水平线表示相同音高不同音名(如图)

Shape1

旧调与新调的关系,调的概念视觉化。练习时按照教师的手势歌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转调音高、音准概念和锻炼学生左右脑智力的开发。

★★★★★

转调音准大大提高。视觉化的音高、音准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调的概念。

(一)游戏互动,拨动唱之心弦

七年级新生刚进入初中,对于音乐学习内容、音乐教师等教学因素的变化,会产生积极的课堂期待。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是今后有限课堂上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笔者运用柯尔文手势出色完成第一节音乐课搭建起师生交流感情的桥梁。

1.手势游戏来破冰

情境再现:一个个全新的班级,一张张全新的面孔,走进全新的音乐教室,师生都显得紧张而激动。

Shape2 生互动游戏:我来做,你来学。教室张贴着柯尔文手势动作的图谱,请学生直观模仿七个音符手势造型、位置。通过七个自然大调音符所用七个特定姿态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动作感知,让难捉摸的音符视觉化,形象化。师来唱,生来做;生来唱,是来做,边唱边动体验手型和音高的关系,在游戏互动消除了陌生感,在轻松愉快的互动中有效吸引新生的求知欲,消除初入初中的紧张感。

2.音阶角色来强化

音阶角色是指学生在参与手势音阶中所承担的任务。在平行班中学生根据高矮八个同学组成一个音阶小组,分别代表由低到高的八个音符手势动作;各组有低到高依次动唱,熟练音阶。到非常熟练后可以随机出现音符由相应的角色做出手势动作,考验学生对音阶手势的熟练程度。音阶小组的合作使学生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不仅关注了自己角色代表的手势音符,也与合作组成员无缝对接,从而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正在进行的动唱活动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参与越积极,任务越明确。这个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反复使用。

(二)落实常规,形成唱之习惯

1.发声练习,小试牛刀

良好的歌唱教学需要学生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进入歌唱的状态,我们教师不得不费尽心机。有了柯尔文手势,音乐教师就可以润物细无声般用手势指挥孩子们发声状态,发声位置,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歌唱状态。

【课例1】《草原牧歌》

4/4  6 - 1 2 |3 - 5 -|6 - - -|6 - 5 3|2 - 1 -|6 - - -|“教师手势出示,学生根据手势用“lu”哼唱旋律,发声练习在无痕地进行着。手势从低到高、从高到低,学生自信专注地看着老师,形成了良好歌唱的氛围。舒展的旋律仿佛来到了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柯尔文手势的帮扶能将长音的气息保持住,并为蒙古族民歌五声调式的学习做铺垫。

2.识谱教学,初露锋芒

【课例2】《青年友谊圆舞曲》

老师用手势做出Shape3 一个短小的乐汇片段,注意教师的手势动作一般都比原曲速度放慢,与学生内心产生相同的横拍感,当老师每做完一组之后,再让学生唱出这一片段,练习时教师哼唱出各片段第一个音的音高,如果学生音准较好还可以让学生加入节奏唱。

Shape5Shape4





3.旋律构唱,展露光芒

【课例3】《桑塔露琪亚》

Shape6 曲中的变化音是本歌教学的难点,调查发现45%的学生会产生歌唱困难,28%的学生忽略变化音的音高。教师利用大拇指向下表示Fa,倾向于Mi,大拇指向上表示升Fa(Fi),向上倾向于Sol,进行升降半音助唱;利用食指中指并拢指向Re,食指中指分开向上表示升Re(Ri),向上倾向于Mi。指尖方向变化,轻易解决了升降半音的难点。让学生自评变化音手势的变化,改善音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和语言组织能力。

Shape7Shape8






以往的教唱的过程似乎是在被动接受机械地练唱,而柯尔文手势融入教学中,从发声练习—识谱练习—构唱练习,简单形象,学生基本能唱好它们的音高,歌唱教学高效且快乐。

(三)活化学法,提升唱之能力

1.妙用手势,感知旋律美

审美感知不仅追求音准更追求对音乐本源性的兴趣。从手势上认知旋律走向,创作手法等,从不同形式的作品所具有的曲调出发,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课例4】《我的金色阿勒泰》

歌曲从旋律上看,第一乐句是一个四度跳进的上扬,之后呈“级进”上行状态,再Shape9 用小跳的方式继续向上运行。随着旋律的下行之后,即出现一个呼唤性的音调,这个音调在全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b7”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色彩,主音是“1”,对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风格,这一系列旋律走向可以通过手势在身体高低不同位置轻易获得体验,其中变化音级b7手势Shape10 食指平指,感受体验歌曲中降7级音的调式色彩,进而认识其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2.巧用手势,表现和声美

合唱教学是七年级学生最具挑战的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培养学生音准、和声等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教师巧妙设计“二声部手势”辅助歌唱的策略做到高、低声部的旋律准确歌唱。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也为今后和弦训练提供条件。

Shape11 课例5《彩色的中国》

Shape12 彩色的中国》是七年级的第一首二声部合唱作品,低声部第一乐句容易被中的四度音程和三度音程干扰。二声部的音准和谐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较难把握的地方。用柯尔文手势唱谱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声部之间音高,然后让学生根据各个手势唱出各个声部音高,协调声音均衡。

Shape13 教材二声部合唱教学中,笔者均采用二声部手势助唱,采用乐句的骨干音或容易跑偏的地方用手势加以强化。不仅让我少费了很多口舌,最重要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生动的手势呈现能让学生强化音高概念,真正培养合唱的技能,也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性课堂的魅力。

3.活用手势,记忆编创美

内心听觉是借助音乐记忆,能内在地想象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色,想象出音乐形象。七年级《友谊地久天长》等这些作品中速或稍慢,节奏舒缓,便于手势呈现。教师手势展示歌曲主题或旋律片段识别出哪首已学乐曲。这种练习调动学生的内心听觉,在他们已有的音乐记忆中搜寻出与这个主题或片段相符合的乐曲。通过内心听觉进行比较、判断,学生会高兴地知道自己已经学会多少作品,还有新作品等待着他们。

鼓励学生做即兴旋律练习,伴随手势,在视觉呈现音高的基础上,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句片段,如在学唱《沂蒙山小调》后进行“鱼咬尾”的创编练习,创编的旋律进行接龙演唱。创编时不需要曲谱,就不觉得旋律创作是多么难的事了。在《红河谷》二声部教学中,出示低声部旋律,让学生用手势向上三度构唱高声部旋律,大部分学生能用已学知识准确构唱,并且音准节奏等问题一并解决。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情。

三、成效与反思

目前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歌唱教学,使学习的过程更加“具体化”和“可视化”,在常规训练和课例教学中以形成学习的习惯,帮助七年级学生形成持续的音乐兴趣,构建音乐学科知识技能结构与思维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运用,初见成效。90%的以上学生能较好运用手势,在听觉和歌曲音准上的进步,歌曲演唱和表达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二声部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年班班有歌声比赛曲目中,有85%的班级曲目选择了二声部合唱作品,大大提高历年七年级班班有歌声曲目难度,各班合唱声部配合均衡,完成度较好。在各级艺术歌唱比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见利用柯尔文手势助唱这种感性体验和经验积累,是学生继续进步的基石,是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重要工具。

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教学的实践,一定要从以生为本,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要符合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与音乐知识技能严格序进的需要,又要保证具有较高的审美性、趣味性。如何积累其中的有效经验,运用的八年级的可持续学习中,值得笔者进一步开发研究。在未来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反思和改进,使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运用中不断趋于完善,因手势而快乐,因音乐而美好。


参考文献:

[1]肖川,薛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版.

[2](加)洛伊斯乔克西著,赵亮、刘沛译《柯尔文教学法》[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杨立梅.《柯尔文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09.

[4]柯尔文手势大全参考相关网络资料,培训摘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