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王娟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内科;自我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急诊内科学是内科学的一个分支。患者的临床特征是突发性和危及生命的。与住院患者相比,急诊内科具有更大的流动性、更短的医疗时间和更长的整体治疗时间,导致患者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更大。另外,患者病情突发,病情严重,渴望就医,渴望尽快得到治疗,渴望尽快康复,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治疗目的,尽快出院。因此,很难为急诊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中国卫生部门原则上要求应急观察时间控制在72小时以内,但科室床位紧张,咨询检查时间过长。此外,由于患者自身因素,一些紧急观察时间可能远远超过72小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48.62±6.74)岁;观察组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为34~77岁,平均年龄为(49.31±7.2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1)启发式心理护理,护理开始后,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开导和启发,帮助患者消除其心理压力,缓解其焦虑或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以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同时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消除距离感,确保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治疗中。

(2)对症疏导,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包括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疗方式、并发症等,提高患者认知度;与患者轻松沟通,采取看电话、讲笑话、听广播等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可邀请医院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现身说教,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3)科室应对无痛手术技术进行培训,确保护士掌握计数,减少患者痛苦,减少不良情绪,提高合作程度。温和准确的穿刺。对于有强烈不适或疼痛的手术,除提前告知外,还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与患者聊天,以避免过度关注和强烈不适。同时,合理安排护理程序,尽量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如果患者情绪消极、抑郁,首先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态,鼓励患者在融入护患关系后自由交谈,在情绪平静后疏导,保持充分尊重,协助患者分析病情,判断预后,介绍疾病治疗信息和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疾病抵抗力的信心,让患者正确对待自己。

(4)开放式心理护理:在住院期间,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精神,同时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潜在的负性情绪,需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预见性焦点式心理护理方案。针对担心术后可能会留下瘢痕或并发症的患者,需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倾诉,耐心倾听,期间切勿随意打断患者,使其能够感受到关怀,促使患者放松,在倾听结束后需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包括为患者讲述相关并发症及治疗方法、介绍相关治愈案例等,以此调节患者情绪,使其恢复自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评分。对SAS、GESE及心理弹性评分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处理,用例数或率(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6282f3ac80285_html_f29ad14be984455f.gif ±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若 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36例满意,36例较满意,18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50例满意,40例较满意,总满意度为100.0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0,P=0.002)。

3 讨论

急诊科的患者在集中抢救和重症监护病房,周围是陌生的仪器和人员,受侵入性治疗、仪器噪音、医疗器械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压力较大。纽曼认为,人属于一个整体的、多维的开放系统,它会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急诊内科患者会引起系统紊乱、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根据数据,急诊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是紧张和紧迫、恐惧和焦虑、情绪激动、不满和易怒。如果他们继续处于这种消极情绪中,将对医疗手术产生不利影响。医学模式的改变,使现代护理不再是医生建议的简单治疗。其目的是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自我效能感。

心理护理干预也可称之为心理矫正,是指将干预的重心放在观察到的外在行为或者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依照学习对个体异常病态心理与躯体症状进行调整,从而构建健康的行为。对于患者来说,外界的冲击容易导致患者心理应激,引发多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对疾病的诊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的焦虑程度、手术部位等均对患者自身导致的影响不同,所以说,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

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最大区别在于护士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患者的身体变化很容易被发现,但心理变化是不同的。它会变得更小,甚至看不见,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的真正护理。从入院到出院,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设计,并根据疾病发展和心理变化不断调整,确保护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让患者真正放下顾虑,把自己完全交给医护人员。

相关研究表明,在临床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使患者对治疗与护理满意,还能最大程度削减患者的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让患者更加主动地配合治疗,并在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始终保持较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本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00%,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评分明显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提高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同时拉进医护患距离,便于营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尧洁,胡丽娟.结构化心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95,98.

[2] 徐红芬,刘惠梅.对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 278,284.

[3] 史佳圆,李旭东,王翠鳌.急诊护理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96,300.

[4] 冯媛.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心理应激、疼痛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15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