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有效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有效应用探讨

陈萍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 陕西西安 710028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期间开展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0例作为观察对象,展开随机模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抽取20例展开护理工作,前者开展疾病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开展全面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新生儿干预后SNAP-I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予以对比。结果:两组均在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前,测得SNAP-II评分值较高(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分值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优质护理干预更能提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干预效果,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全面优质护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症;效果

前言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作为特殊的获得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肠黏膜损害现象[1]。疾病发展过程中,肠黏膜出现缺血、缺氧状态,所导致小肠、结肠出现弥漫性局部坏死[2]。患儿患病后,会出现腹胀、便血等典型症状[3]。该疾病作为新生儿消化系统的严重疾病,治疗期间配合护理干预对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具重要作用[4]。开展全面优质护理干预,更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此,本研究将探讨全面优质护理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干预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0例作为观察对象,展开随机模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抽取20例展开护理工作,前者开展疾病常规护理干预,该组新生儿男11例、女9例,平均胎龄(34.92±1.85)周,平均体重(2.12±0.25)kg;后者开展全面优质护理干预,该组新生儿男8例、女12例,平均胎龄(34.41±1.78)周,平均体重(2.11±0.21)kg;两组新生儿基线资料水平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开展统一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儿病情进行密切监测,并提供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儿开展全面优质护理:(1)住院护理:患儿入院后需向其家属介绍院内环境和疾病治疗方案,及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等。针对患儿家属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吸氧、口腔护理、留置静脉通道、营养护理等操作[5]。(2)心理护理:就患儿家属心理情绪展开干预,与之密切沟通,解答家属存在的疑虑,提高家属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6]。(3)病情管理:记录患儿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如呕吐、肠鸣音、体温、血压等指标的改善效果。并依据症状评分,判断病情是否有所缓解。当患儿体温异常时,可放于暖箱内,规律监测温度变化[7]。开展胃肠减压的患儿。需确保胃管是否在位,以及是否堵塞。观察患儿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每三天更换一次胃管[8]。当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后,可给予葡萄糖溶液鼻饲,若无不适现象,可添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1.3观察指标

(1)SNAP-II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均在开展治疗及护理干预前后,对患儿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惊厥、尿量等指标予以评估,满分为1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疾病越严重。(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对出现的酸中毒、脱水、红臀发生率予以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取SPSS21.0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行x2检验,P<0.05为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SNAP-II评分比较

两组均在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前,测得SNAP-II评分值较高(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分值更低于对照组(P<0.05)。由表1所示。

表1SNAP-II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0

27.03±3.23

11.61±1.25

对照组

20

27.13±3.03

17.22±1.01

t

-

0.101

15.612

P

-

0.92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护理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更低于对照组(P<0.05)。由表2所示。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酸中毒

脱水

红臀

总发生率

观察组

20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

20

2(10.00)

1(5.00)

1(5.0)

4(20.00)

χ²

-

-

-

-

4.444

P

-

-

-

-

0.035

3 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黏膜损害疾病,常见于早产和感染严重的患儿。早产患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几率较大,是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较差,肠蠕动较弱,在出生时伴随窒息风险,会造成肠壁缺氧损伤,使细菌侵袭而入,是造成疾病感染的主要原因[9]。临床护理期间,应用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疾病康复,并提高治疗效果。全面优质护理工作执行中,需依据患儿疾病康复规律,为之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10]

在患儿入院时,为其营造良好住院环境,可提高患儿疾病治疗舒适度。开展心理护理,可降低患儿家属存在的不良情绪。完善病情护理,能针对不同患儿起到不同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奠定了有效基础。并且,全面优质护理工作的进行,降低了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就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全面优质护理干预下,症状评分有所降低,患儿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全面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患儿疾病治疗具有显著性优化作用,降低了患儿疾病治疗期间的风险,规范了护理流程,使护理效果更为理想,进一步突出了全面优质护理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全面优质护理干预更能提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干预效果,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也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赵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伤口造瘘口护理方法的比较[J]. 2021.

[2] 邹启明. 探讨酚妥拉明泵维持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J]. 2021.

[3] 李玉萍.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坏死型小肠结肠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21, 11(1):4.

[4] 王春晖, 杨洁, 杜春艳,等. 奥曲肽联合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PA,MTL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35):3.

[5] 郝彦强, 郝彤彤, 刘萍,等. 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 42(S02):3.

[6] 张岚, 王莉, 白铂亮,等. 去乙酰化酶SIRT1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 2022(8).

[7] 冉亚林, 蒋秋容. 粪便HMGB1,AI-2和HBD2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及与肠道菌群的关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2, 43(1):6.

[8]兰真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学,2018,42(09):931-932.

[9]李旭,刘军,崔妮.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23-224.

[10]练素斌,王丹莹. 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