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3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张淑英 宋士明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李家户镇卫生院 山东省德州市 253306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诊的102例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方案,分组对比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血栓形成偏瘫恢复期运动功能影响


脑血栓是机体血液循环中的栓子等物质进入脑动脉或是供应脑颈动脉等出现的疾病。脑血栓在临床上发病的概率比较高,而在发病后患者可能出现后遗症,最常见的就是偏瘫,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针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临床研究显示,单一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一般。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2]。尤其是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属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通过刺激患者神经穴位和进行康复锻炼等方式开展,逐步恢复患者运动能力。本文以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诊的102例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为研究对象,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诊的102例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其中观察组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51岁~75岁,平均年龄(60.25±10.34)岁。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51岁~75岁,平均年龄(60.68±10.73)岁。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措施,按让患者学习肢体训练方法后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师指导患者先了解肢体训练相关知识,在学习后开展肢体训练。(1)康复师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前需要了解患者一般恢复状态,检查患者肢体肌力反应情况,做出训练计划。康复师需要帮助患者开展训练,并随时告诉患者训练具体操作要求和时间,这样才能够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例如,康复师告知患者在床上仰卧位,患侧上肢保持伸直外旋状态,手里握个按摩球锻炼手力,患侧下肢要处于弯曲状态,避免挤压到患肢。康复师每天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训练,一天三次,每次10分钟左右。(2)在患者恢复部分肢体功能后让患者加强进一步的肢体训练。康复师辅助可以站立的患者进行体位转换训练,让患者进行坐位、站位转换练习,每天进行3次,每次10分钟左右。这样才能尽快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3)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行走锻炼,先在辅助设备帮助下进行行走锻炼,每天锻炼3次,每次15分钟左右,让患者逐步增加行走的距离;在患者行走逐渐恢复自由后,进行上下楼梯练习。(4)康复师还指导患者穿衣、如厕、梳头、洗脸等训练,每天进行两次,每次10分钟左右。每项指导治疗方案持续5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治疗前,康复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疏导患者心情,放松肌肉给患者进行皮肤清洁,针灸部位酒精消毒。让患者仰卧位,暴露腹部和上下肢取穴位,治疗瘫痪肢体的基础穴位在患者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取上下左右各旁开3寸的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这四针都向肚脐斜刺35度。再配合患肢部位,上肢加云门,曲池、合谷等穴位直刺;下肢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直刺。留针45分钟,期间10分钟行针一次。每天针灸一次,连续针灸15天。

1.3疗效判定

(1)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恢复运动能力;②有效:患者恢复部分运动能力;③无效:患者运动能力没有改善或是恶化。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2)治疗前后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由护理人员记录,采取运动功能评定表(STREAM量表)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总分为70分,分数越高运动,运动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28355d80fbb8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 ±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资料数据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51

21(41.18)

27(52.94)

3(5.88)

48(94.12)

对照组

51

20(39.21)

21(41.18)

8(15.69)

43(84.31)

χ2

--

1.254

4.125

9.568

9.568

P

--

0.127

0.34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组别

例数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1

8.65±4.52

12.54±5.78

8.32±4.15

13.24±4.57

对照组

51

8.64±4.31

9.68±4.21

8.27±4.23

10.78±4.62

t

--

1.452

7.541

1.242

7.985

P

--

0.105

0.004

0.126

0.003

3 讨论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而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当前我国有很多的老年人群都存在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若是不及时的治疗就有可能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还有可能致死[3]。当前脑血栓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偏瘫情况,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家庭负担比较重。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治疗要充分的考虑临床康复治疗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当前治疗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对于各种治疗方案效果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案促进患者康复。针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一般是采取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满足患者治疗需求,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针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采取联合治疗方案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在对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针对患者治疗后患者能够恢复自主运动能力。针灸属于中医治疗方案,在对患者治疗中要充分的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施针方面需要注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和针灸治疗[4]。中医针灸治疗可以选择合适的穴位治疗促进患者颅内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脑血栓情况,其中中脘穴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天枢穴可以调节肠腑、理气化滞,关元补肾培元、温阳固脱。足三里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三阴交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太冲主治中风,平肝息风,清热利湿[5]。尤其是患者出现偏瘫情况,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都受到影响,对患者针灸会可以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结合患者病情严重情况采取不同的穴位针灸方案,调节患者协调能力,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要做好准备工作,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为目的,制定患者康复训练计划,恢复患者肌肉能力和运动功能,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中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6]。对患者进行加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主要是改善病情对患者的影响,让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通过康复锻炼和针灸方式促进患者恢复,尤其是针灸对患者的刺激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神经细胞活动[7]

临床上针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的治疗中要充分的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当前主要是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和针灸方案改善,中西医结合促进患者康复情况。康复治疗方案的实施是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为主,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改善患者病情;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主动训练,让患者进行肢体锻炼,主要是上下肢锻炼,逐步地恢复患者运动能力,满足患者康复需求。针灸方案的运用要充分的考虑患者耐受性和对患者治疗有效性,在治疗中需要保证患者针灸部位的皮肤清洁,在针灸后需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护,避免接触水分,出现感染或是并发症等。若是患者皮肤出现溃烂或是破损等情况需要避开。

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治疗实施中要考虑康复治疗方案与针灸方案的价值,康复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结合患者情况,并且要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按照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康复锻炼治疗,康复师需要帮助患者进行锻炼,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尤其是患肢运动要适当,避免出现肢体障碍加重等情况。针灸治疗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若是出现病情加重需要调整针灸方案,同时要结合治疗效果实施。

综上,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治疗中要进行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提高患者运动能力。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茹花.康复治疗联合针灸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6):259.

[2]刘辉明.分析针灸及康复治疗措施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84):2.

[3]韩墨洋.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0).

[4]王雪,胡志高,戴春花,等.针灸及功能锻炼对脑中风瘫痪恢复期疗效及脑血流,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4.

[5]陈谋[1].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032(001):112-115.

[6]连纪伟,吴云天,谢宇锋,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9,17(5):2.

[7]刘光华.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9,162(04):66-68.